“还需要再给我113.7元。”“好,给……”接过住院预缴单,刷一刷市民卡,再给发票上盖上红章,短短2分钟,手续就顺利办好了。“病人挂完点滴就能出院,不用再花个把钟头去一楼排队缴费了,方便得很。”
说话间,吴咏梅推着她的移动结算车向其它病区走去。这辆特殊的车上,放置着手提电脑、打印机、点钞机、移动POS机、钱箱等设备,这些“秘密武器”,正是县一医院在病房内快速为出院患者办理结算手续的“法宝”。
县一医院财务科负责人介绍,该院2014年就率先在县内推出了“床边结算”服务。“初衷就是为了方便病人,有些行动不便的或者没人照顾的患者一直有这个需求,如今技术发展迅速,也就水到渠成推出了。”短短几年时间,这项便民服务已经让上万病人受惠。
“真的太先进、太方便了,我独自一个人住院,如果要让我五楼一楼来回跑,那是吃不消的。”王福根是贵州人,年初只身来淳打工,前几日不慎弄伤了脚踝。用市民卡结清余额,从护士站领回几盒膏药,再大声说声“谢谢”,住院五天后,王福根拄着拐杖,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离开了。
从1个多小时到短短几分钟,从一楼收费处到流动结算车,从冰冷收费到笑脸相迎……一辆小小的“车子”,让患者真正实现“零跑腿”,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观念的转变,更是对“最后一公里”的成功破解。每一次善解人意的服务,每一个换位思考的呵护,都流露出了医者父母心对患者的真挚关怀,折射着心贴心、紧相连的温馨。
(记者 储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