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1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下沉,让城乡零距离
  “@张腾,你关注下叫查东香的病人的诊治结果,住9东34床,是痴呆患者。还有个叫刘北方的,昨天转过去的。”10月17日,淳安县一医院神经内科业务交流群里,信息不停地更新着。“好的,不准备做血贴治疗吗?”“看病程里还没做,项新花今天做了胸髓磁共振。”“好的,我明天再问问……”此时,已是中午12点。忙完了上午的查房,于民始终牵挂着刚从淳安分院转至省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只要一有时间,她就追着赴总院进修的张腾了解患者的情况。 

  “于主任干劲很足,很操心。”神经内科护士长郑红建回忆说。前不久,当时已经过了晚上12点,县一医院急诊接到了一位急性脑梗塞患者。当时情况十分危急,但家属却一直犹豫不决。省人民医院派驻淳安分院的神经内科主任于民知道后,立马就从住处赶往医院。此时,距发病已过去了3小时,允许溶栓的4.5小时期限也变得越来越紧迫。于民,一边安抚家属的情绪,一边耐心地跟家属反复沟通,最终为静脉溶栓术赢得了宝贵时间。类似这样的抢救,这样的一夜未眠,对于于民来说并不少见。

  开设专家门诊,教学查房,与当地医生就疑难与危重病例进行讨论……作为“下沉”淳安分院时间最长的专家,于民每周4天,一“沉”便已近4年。2017年7月31日,61岁已经退休的于民,选择了继续留任。当科室的成员在省院派驻的第五批专家“下沉”名单中看到“于民”两个字的时候,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有个病人血管不好,需要总院进一步CTA检查。她知道后立马联系床位,回杭州后,还特地去看望。”神经内科副主任邵晓莉感慨道。于民的敬业、热情与干劲,感染着神经内科的每一位成员。

  和大多数城市医院的医生一样,在一次次的两地往返中,于民都希望能把“高精尖”的技术留在基层,让更多百姓受益。2015年7月1日,在于民的牵头下,县一医院成为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医院。为了更有效地降低颅内外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于民在县医院尚缺乏动脉溶栓及取栓技术的诊治困境下,探索出了在县医院开展静脉溶栓的同时,安排患者赴总院行支架取栓术的新合作机制。

  2017年9月6日是县一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病房正式启用的日子,也是于民“下沉”的1132天。4年多来,于民带领着科室医生一起完成了县一医院的神经内科建设,也使基层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与突破。可以说,"双下沉"的这根纽带不仅联结着城市与县、乡、村,更牵动着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心。70余名常驻专家,80多项质量改进项目,淳安县一医院的明天,还会有越来越多像于民这样的医务工作者,不辞辛劳,心系一方,换来的是淳安百姓越来越强的获得感。

  (记者 杨彩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乡新闻
   第03版:旅游天地
   第04版:部门聚焦
   第05版:天下关注
   第06版:专版
   第08版:广告
男小护,看把你美得!
曾在央视“露脸”,这个“中心”不简单!
“一次都不用跑啦”
急诊科的“徐超人”
为生命接力 与时间赛跑
远程影像会诊 让“医疗共享”成真
古都来信说“再见”
抓党建聚合力 激活一池春水
“最后一公里”的温馨
“一人一诊室” 让市民就医更舒心
从死神手里争夺生命的人
急诊科的“超人医生”
医疗资源沉下去 百姓满意提上来
DSA故事,不一样的精彩
双下沉,让城乡零距离
县一医院检验科跻身全省县级医院检验科前列
今日千岛湖专版06双下沉,让城乡零距离 2018-01-04 2 2018年01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