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2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豆腐与臭桂鱼

  芮海林

  逛屯溪宋代老街是一种享受,但在老街品尝毛豆腐和臭桂鱼,更觉其乐无究。

  那日我们一行四人在老街上的一个酒家入席,片刻,主人将一碟黄澄澄、辣糊糊,香味扑鼻,令人馋涎欲滴的毛豆腐、臭桂鱼端上桌。品尝之余,个个眉开眼笑,连称:名不虚传,徽菜一绝!

  听主人介绍,徽州毛豆腐在制作上十分考究,选用优质黄豆作原料,精心加工的豆腐,色清如雪,刀切似玉,坠地不溢,色香俱全。制作方法不太难,先是把鲜制豆腐切成小块,置于配料的水中浸泡数小时后捞起,一块块晾在竹棒、竹篮或木框、木箱里,撒上少数精盐,最后放入阴凉干燥处,不使其通风。一周左右,豆腐表面长出一层寸茸毛,最长可达三寸。

  我们特意到厨房去看,厨师用用平锅油煎的毛豆腐,两面金黄,然后配以麻辣佐料(食用时可以醮以酱油、米醋等)。厨师介绍说,毛豆腐还可蒸炖、红烧或冲汤,其味鲜美可口,而且毛豆腐还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和降浊的保健功能。

  难怪徽州毛豆腐不仅店里制作,而且在街头巷尾的货郎担上也随时可见。担子一头是平底锅,另一头是毛豆腐、香油和辣酱,手敲竹板,游人需要,便歇担煎作。爱吃毛豆腐的人可真多,有句民谚说得很妙:“吃了徽州毛豆腐,打个巴掌都不吐。”

  朋友的舅舅也是位厨师,他告诉我们说,臭桂鱼(又名臭鳜鱼)这道名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徽州府,徽州抚台就以臭桂鱼招待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品尝之后,赞不绝口,曰:臭桂鱼,名气早传,今日品之,果然果然。从那以后,臭桂鱼这道名菜更是名声大振、蜚声四方了。

  我们边品尝边赞口不绝,但还是心存疑惑:新鲜的桂鱼红烧了不好吃吗?为什么非要把它弄臭了再烧不可呢?朋友笑着告诉我们,臭桂鱼的“臭味”是歪打正着而来的。早先的徽州府原是黄山市所在地,这里地处皖南山区,山多水少,鱼虾等水产品只有从数百里外的安庆等地运来。安庆、徽州两地相距300多华里,鱼贩子们最快也得走上三四天才能到达,再活蹦乱跳的桂鱼挑到半路上也会死掉。为了不让桂鱼腐烂变质,尽量减少损失,鱼贩子们不得不在途中买些食盐将桂鱼腌起来。待到徽州府时,这些被盐腌过的桂鱼还是不可避免地散发出一些臭味来,酒家的烹调大师们干脆来个将错就错,索性在烧鱼的时候再往里边加上一些臭豆腐的卤汁,再放上一些姜、糖、辣椒、大蒜、料酒等佐料。谁知这一下便歪打正着,不但那些令人不快的臭味没有了,反而还散发出一种像臭豆腐乳那样,闻起来有点臭、吃起来却香气扑鼻,而且越吃越香的味道来。当时,徽州府镇上大小酒家、餐馆如获珍宝,纷纷推出了“臭桂鱼”这道菜来。久而久之,臭桂鱼就成了徽州一道名菜了。

  朋友的厨师舅舅还告诉我们一个秘密,臭桂鱼的味道鲜美程度,关键在卤汁的配方和制作。如果要取真经,不舍得花本钱,那恐怕是学不到手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4版:文苑
漫长的竹巴笼
吃在一起
云蒸霞蔚
毛豆腐与臭桂鱼
今日千岛湖文苑04毛豆腐与臭桂鱼 2021-08-25 2 2021年08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