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各地高考成绩已经公布,考生和家长们紧接着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填报志愿。记者身边有不少考生朋友都在抱怨,本来想选择设计、园林等感兴趣的专业,无奈家长让自己“拎拎清”,无论如何也要填报经济、金融之类“有钱途”的热门专业。
记者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应优先考虑考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切莫短视,盲目随大流,一味扎堆所谓“热门”。况且,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也是相对而言的。现在“热门”的专业,等到大学四年后不一定还是那么“热门”,现在看起来“冷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永远“冷门”下去。专业的火热与否,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供求关系而变化的。如果考生和家长以功利主义至上,盲目挤报“热门”,那将有可能只抓住了“热”的尾巴,等大学毕业后,成为人才市场上的过剩品。
此外,考生和家长对热门专业的相关信息有着极大的需求,不少咨询机构甚至打着“大数据”的旗号来做宣传和推广,号称可以预测专业的未来前景。对于这些情况,考生和家长也应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
其实,选专业如同选婚姻伴侣一样,没有最热门的,只有最适合的。每个考生的自身情况和特点各不相同,应该各自有理性地判断和独立地选择。如果一味追求外在的虚荣感,便会像选择伴侣时只看重外貌一样,最终难以得到理想中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