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巨峰
最近,52岁的方女士听说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来了一位浙江省人民医院的消化内科专家,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门诊,向党委书记、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骏博士求诊。
近两年,方女士经常出现腹痛胸闷的情况,而且每次都是以中上腹为主,持续1周左右,发作时食欲欠佳,夜不能寐。她曾在家附近的医院和杭州三甲医院多次就诊,进行胃肠镜及各种相关检查,均提示慢性胃炎伴糜烂。医生也多次要求她进行心电图检查,但未见明显异常。胃药、安眠药及心脏病的药物吃了一大堆,看病检查的钱没少花,可这腹痛胸闷的症状却反复发作。
张博士看了方女士所有的检查单,发现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在与方女士问诊和沟通的过程中得知,方女士的丈夫去年因胃癌不幸去世。儿子又常年在外地工作,方女士内心非常害怕自己也会得胃癌,为此才多次行胃镜检查,甚至怀疑当地医院胃镜检查的医生会有漏诊情况,又多次跑去杭州三甲医院行相关检查,要求医生开了很多进口胃药,但疗效甚微。
张博士给方女士开了一些缓解情绪的药物,交待了一些实用的调节心情的方法以及日常生活饮食中的注意事项,并反复嘱托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周后,方女士再次走进张博士的专家门诊后立刻喜笑颜开:“自从吃了你给我配的药并按你教我的方法调节情绪后,睡眠好了,腹痛缓解了,胸闷消除了,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好多了,真的非常感谢您。”张博士解释说,这种情况的患者在门诊中有很多,近10%的患者都是心身疾病所造成的,也就是人们经常听说的功能性胃肠病。受诸多原因影响,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发病率较以前明显增多,精神因素为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吵架、意外不幸,家人的去世等因素,均可影响胃肠功能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障碍。而且,很多患者会有反酸、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灼烧感、进食后饱胀感、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一旦情绪发生变化症状也随之加重。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会出现腹泻、便秘、腹胀、排便不畅,或者排便次数增加等症状,很多患者还会伴有失眠、烦躁、焦虑、苦闷、情绪波动起伏较大等情况,患者往往感觉生不如死。
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治疗上,药物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通过精神调节和改变行为等方式,摆正心态,调整自我,可以适当口服一些改善胃肠道症状的药物。对于精神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解除心理障碍,严重者可采用心理治疗,同时改善睡眠,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