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碗也有趣
  王丰

  碗,亦作椀、盌,陶制或者瓷制。实际上还有金属制和木制的。

  唐·刘餗《隋唐嘉话》:“元吉恃其膂力,每亲行围。王充召雄信告之,酌以金碗,雄信尽饮,驰马而出。”这就是金属之碗而且是金碗。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这应该是瓷碗。

  瓷的烧制,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成功了,到唐代白瓷工艺已相当成熟。

  鄙乡有一句关于碗的言语“饭碗打仆啦”,意思是某位吃国家粮的人,因犯错被开除了,那份工作没有了,那只“铁饭碗”打碎了。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仆”有倒下去的意思,不知鄙乡人说的这个字,是不是古汉语的衍化?也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

  鄙人吃饭喝粥,一路过来,识见碗之种类也不下四五种,拿来一说,也颇觉有趣。

  白碗,实际是白瓷碗,有大有小。鄙乡人把大的叫“饭碗”,小者叫“客欧(鄙乡读音)”。以往吃饭、喝粥、喝汤都用饭碗,劳力者食量都大,斫一担柴火到家,一碗两碗三碗吃下肚,方能不饥。小碗用来成盛酱、盛腐乳,过去似乎不见有人用来盛饭吃的。现在不一样啦,家里吃饭,朋友聚会,杯觥交错后,少见有人用大白碗吃饭的,都用小碗盛点米饭或面条扒拉几下饱肚。

  当然,饭碗也不全部是白色的,还有绘草描花的花碗,美装饰,养眼增食欲。

  记忆深处,鄙乡还有一种大瓷碗叫“碎几碗”,碗色灰黄,有裂纹,应是龙泉窑或景德镇窑烧制,正因为有裂纹,家乡人叫它“碎几碗”。此种碗一般是劳力者用之,如:挑夫、背班里的、做灰灶的。但也不尽然,我邻家妇女风梅,人高马壮如男子,割草、砍柴、挑担、抬石头不负男人,她吃饭的碗就是“碎几碗”。劳动回家,北瓜粥她一口气吃上三大碗。“吃得做得”,正应了鄙乡老古典这句话。

  木煮磓(鄙乡读音,木碗)。木煮磓用树木、竹子削凿而成。鄙人曾认为,这木煮磓应该是人类祖先最早使用的碗,后来才有瓷碗、金属碗、塑料碗。鄙乡小孩,吃饭大都用木煮磓,经跌、经摔、经砸。往年的瓷碗是金贵的,砸碎一只,大人心痛,打起砸碎碗的小孩来一点也不心疼,“啪、啪、啪、啪”,给你屁股打得鲜红。碎了的碗,捡起来,存着,等补碗师傅来了,补一补,继续用。那个时候有补碗师傅,现在肯定没有了。

  洋铁碗是后来才有的,美其名为“洋铁碗”,大约同铁钉叫“洋钉”,煤油叫“洋油”,火柴叫“洋火”一样,是国家缺少金属,缺少工业技术所赋于的名称。

  洋铁碗,铁皮外烤瓷,不小心掉到地上,磕到石头上,一块瓷漆掉了,露出一个洞,现出黑铁皮,经盐油腐蚀,不长时间就会漏水。办法是,用秃毛笔沾了油漆,往破处涂一涂,就鲜红的一块摆在那儿,要说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有塑料的时候,就有了塑料碗。塑料碗花花绿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着。塑料碗跌是跌不碎的,可那一股子气味难闻,没有木煮磓气味好,木煮磓吃饭或喝粥,竹子的清香、杉木的醇香都在里头,是大自然的气味。

  老家里还有一只木煮磓,家母大人存在菜橱里,体色乌亮如古物。这只木煮磓是竹做的,外公大人做给我的,外公家屋后一大片竹园,竹影婆娑,青翠欲滴。

  每次回老家,鄙人都要打开菜橱摸一摸这只木煮磓,如抚外公脸庞,有肌肤之润,稀贵之文物,也不足如此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乡新闻
   第03版:特刊
   第04版:副刊
梅雨就河鲜
豆腐三宝
摄影
三叶木通果
碗也有趣
渔港民宿
今日千岛湖副刊04碗也有趣 2019-07-01 2 2019年07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