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门乡小陵村的村脚,关公庙旁有棵枝繁叶茂的樟树,它有六百年的历史了。
相传,顶老早的时候,小陵村并没有人居住。也不知道哪朝哪代,有姓童的和姓汪的两姓祖先相中了这个两龙出山、两龙交汇的好地方。这两条所谓的龙,就是村头左手的被称为“孟坑源”和右手的“山后源”。它们都有十几华里深,清亮的泉水叮叮咚咚地从源头的山脚流出山外,在村头相汇成一条河流穿过村庄,流向村外。
在这两条深山坞里,山上到处长着树木。一年四季,村民们到坞里砍木料、采茶叶、挖药材、摘野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是村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平时,村民们在山里劳动,累了,躺在溪旁的石块上歇息片刻,只一会便神清气爽;渴了,掬一捧山泉水,喝一口全身透凉舒畅。
开始,童、汪两姓的祖先们做了吃,吃了做,住了有些年头啦。可他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终于,村里有个最年长的老者悟出一些道道来。
原来,小陵村村头有两条来自源头的小河,泉水在村头处拐了个大弯缓缓地流进村来。站在家门口眺望,只见远山吐翠,双龙献宝。近听泉水叮咚,村对面的朝山(禁山)林里百鸟欢唱,好一派和谐致祥的自然风光。再看村脚水口,却是空荡荡无甚遮拦。这不仅大煞风景,而且让人觉得很不吉祥。
大家商量后便在村脚建一座关公庙,塑一尊关公像,让他来阻挡邪恶保护村庄。
在建关公庙的时候,村民们在庙的左边种下了一棵樟树。就这样,这棵樟树一年一个样地长着,它的树根伸进小河底部的泥沙中。
起初,樟树最底部一枝有水桶那么粗的横丫,向小河上空以及河对面伸展着。若在平时,这倒也没什么大碍。倘若在山洪暴发水位上涨时,那就阻挡了洪水向村外排泄的路,村民的房屋将被淹没,后果不堪设想。村里的长者召集了几个村民,用大锯将那横丫锯断清理掉,以确保河道畅通。
这株古老的大樟树,树冠像大伞一样盖住了小河的上空,它呼出的是氧气,吸入的是二氧化碳,是真正的空气清新剂,它时时刻刻给村民们提供着清新的空气。夏天,它像一把巨大的凉伞,供村民歇息乘凉,是村里人避暑纳凉的好场所。当你离家去外地办事或打工时,它默默地望着你远去的背影,欢送你;当你风尘仆仆从外地回家时,它欢笑着迎接你。它一年四季散发着清香,让村民提神醒脑,心情舒畅。
哦!村脚古老的大樟树!你一年四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就像一个在村口站岗放哨的士兵,无时无刻、静静地注视着村庄,注视着每一位过往的村民,聆听着村庄里家家户户、世世代代发生的悲欢离合,和村人同呼吸,共命运。你是村民最敬仰的一棵树。不!你不是一棵树,而是村里的一个最古老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