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温天气来袭,这份科学防护指南请收好

  进入8月中旬,全国多地持续处于“蒸烤模式”,高温不仅让人感觉不适,还可能引发健康风险。掌握科学的防护知识,才能安全度过酷暑。

  高温对人体的影响远超“热得难受”。当环境温度超过35℃,人体通过出汗散热的效率会大幅下降,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诱发中暑。更需警惕的是,高温会加重心脏负担,使血压波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此时发病风险显著升高。此外,长期高温环境还可能导致“情绪中暑”,表现为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日常生活。

  科学防护要从细节入手。首先是合理补水,别等口渴才喝水,建议每天饮水1.5-2升,可在白开水中加少许盐(每升水加约0.9克),或饮用淡茶水、运动饮料,避免大量饮用冰水,以免刺激胃肠道。

  其次是调节室内外活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做好“物理防晒”:穿宽松透气的浅色长袖衣裤,戴宽檐帽,裸露皮肤涂抹SPF30+的防晒霜,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室内使用空调时,温度设置在26℃左右,每隔2-3小时开窗通风一次,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

  特殊人群需重点呵护。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是高温易感人群,家人要定期查看他们的状态,避免独自留在家中或车内。老年人代谢较慢,即使不感觉热也需及时补水;儿童体温调节能力弱,外出时要定时休息;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以防血糖波动。

  若出现头晕、心慌、大汗淋漓等症状,可能是中暑前兆,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解开衣物,饮用淡盐水。如症状加重,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需立即拨打120,同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等待救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淳周刊
渔旅融合:一条鱼跃出共富“传奇”
高温天气来袭,这份科学防护指南请收好
“萌娃”进厂探秘污水变清流
彩绘泥塑点亮童心
集训专职消防队伍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临岐服装加工工坊生产忙
变身“小小银行家”开启金融初启蒙
踏访平型关:聆听胜利的回响(中)
细观制饮大奥秘争做“护水小先锋”
今日千岛湖综合新闻02高温天气来袭,这份科学防护指南请收好 2025-08-15 2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