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渔旅融合:一条鱼跃出共富“传奇”

  记者 江晓华 王巾豪 余长锋 方祥 郭诗琪

  晨光初破,大墅镇茅头尖广阔水域渐次热闹起来。随着一声令下,鳞光闪烁间鱼跃人欢,“中华一绝”——千岛湖巨网捕鱼再现盛况。千岛湖有机鱼,不仅在“最后一跃”中成为风景,更是忠诚的“秀水卫士”,造就了一段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的“传奇”。

  保水渔业

  开启绿色协调发展新篇章

  千岛湖拥有573平方公里水域,是浙江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重要的淡水鱼基地,也是杭州等大都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如此重要的生态地位,让千岛湖渔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如何突破传统养殖方式,既提升水质又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水渔业”给出了答案,走出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秀水富民新路。

  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捕捞一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叶志清介绍,淳安每年都会向千岛湖科学投放鲢鳙鱼800余万尾和土著鱼类5000余万尾。鲢鳙鱼及土著鱼类如同水中“清洁工”,每生长1公斤,就能消耗近40公斤蓝绿藻,有效改善了水质。

  “捕捞环节,我们采用限额捕捞、捕大留小的方式。”叶志清解释,限额捕捞是根据水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年捕捞量,避免过度捕捞带来不利影响;捕大留小则是为了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这种生态与渔业和谐共生的模式,被总结为全国生态渔业经营的千岛湖保水渔业模式,入选中央党校教学案例,走进中组部组干学院、清华大学MBA课堂和ESG课堂,还出版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千岛湖保水渔业为案例》专著,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鲜活样本。

  产业延伸

  打造一条鱼的完整产业链

  “刚刚捕捞上来的鱼,通过活鱼运输船直接运到千岛湖淳牌有机鱼淡竹静养基地,在这个‘五星级疗养院’进行30天静养。”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黄海星介绍,30天静养后,有机鱼不仅能充分缓解捕捞时产生的应激反应,保持鲜活活力,还能有效去除土腥味,让肉质更加细嫩鲜美。之后,通过专用自动导鱼槽,将鱼从网箱带水作业直接转移至活水运输车,实现“从湖到车”无缝衔接,为活鱼全国配送、直供餐饮企业、精准配送加工厂奠定了“鲜活”基础。

  在千岛湖淳牌有机鱼的产业链中,静养基地是活鱼进入市场的“最后一站”。这里以“品质管控、活储中转、出口合规”为支柱,推动千岛湖渔业从“卖资源”升级为“卖标准、卖体验”的产业链中枢,淳牌有机鱼也被认定为首批“中国名牌农产品”和首个活鱼类“中国驰名商标”。“可以说,我们的鱼是从千岛湖直接跃上客户的餐桌。”黄海星自豪地说。

  当前,千岛湖保水渔业直接经济产值逾10亿元,直接带动地方相关产业产值逾50亿元,引领和辐射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产业达200亿元。这一串串数字,唱响了巨网捕鱼、人欢鱼跃、产业共富的美好篇章,成为现代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典范。

  品牌打造

  鱼头菜肴游向全国跃出国门

  “千岛湖鱼头汤确实与众不同,味道非常鲜美。”中午时分,千岛湖鱼味馆鱼香四溢,一波波客人陆续“游进”这里。

  淳牌有机鱼不仅有“绝世景观”,更有“绝世美味”。近年来,以千岛湖鱼味馆为代表的餐饮企业,积极创新鱼头烹饪技术、推广鱼头菜肴,让千岛湖“大鱼头”声名鹊起。其中,“淳牌砂锅鱼头”被评为“中国地域菜系十大经典名菜”,入选全国“地标美食”;“千岛淳鱼宴”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宴。

  “今年暑期,游客络绎不绝,鱼味馆每天接待量在800人以上。”浙江千岛湖鱼味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君平介绍,已有46年历史的千岛湖鱼味馆,不仅是全国各地厨师团队学习烧鱼技术的烹饪中心、中国淡水鱼烹饪中心的研发基地,还是向各地游客分享千岛湖淳牌有机鱼美味的重要平台。

  一条鱼带动了一方经济,直接推动当地2000多家餐饮企业做起鱼头生意,形成几处初具规模的“吃鱼一条街”,孕育出独特的鱼头旅游经济。这让淳安鱼头餐饮经济年收入达20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与此同时,千岛湖鱼头品牌的打造,不仅引领了全国吃鱼头的餐饮时尚,更将千岛湖这条鱼推向了世界。走进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食品分公司加工车间,新鲜的千岛湖淳牌有机活鱼经过一系列精细工序,被加工成鱼头产品。从活鱼分割、真空包装、超低温速冻锁鲜,到严格检验、全程可追溯、打包装箱……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产品品质与安全。

  “前段时间,千岛湖淳牌有机鱼头产品成功跃上新加坡人的餐桌,全程只用了36小时。”千发集团食品分公司总经理王金朋介绍,公司会根据鱼的不同部位进行分割,目前产品品类达10余种。

  王金朋表示,为让更多普通消费者享受到淳牌有机鱼带来的高品质体验,公司产品还将进入各大商超。“这不仅能扩大销售渠道,也能让更多人记住千岛湖的味道,让每一条鱼更有价值,我们也能走出一条高品质发展之路。”

  文化赋能

  让有形的鱼插上艺术的翅膀

  “绝世”不止于此,“鱼链”仍在延伸,文化赋能让“有形的鱼”变为“创意的鱼”。

  走进国内首家专业鱼文化博物馆——千岛湖鱼博馆,尝完美味的游客们可以顺路来此过把“眼瘾”。“我们在鱼味馆1楼建鱼博馆,就是希望各地游客在吃完鱼头后,能感受它更深的文化内涵,将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千岛湖鱼博馆馆长郑家平说。

  与此同时,我县还设立全国首家鱼拓社——千岛湖鱼拓社,让鱼跃然纸上;开发众多鱼主题文创产品,吸引法国艺术家安娜创作鱼头人艺术作品;打造钓鱼岛“巨网捕鱼”旅游观赏项目,让“群鱼狂舞”舞出金名片。这些举措深度融合,实现“渔旅融合”一体化发展,为渔业产业链插上了艺术的翅膀。

  无独有偶,在“一水共护 一域共富”的时代背景下,这条生态与发展的共生之路正沿着新安江水系逆流而上。在安徽歙县,深渡镇绵潭村的九姓捕鱼技艺、北岸镇的瞻淇鱼灯文化、徽城镇南屏村的民宿经济,如同三颗璀璨珍珠,被新安江这条银线串联,交织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富产业链”。

  在深渡镇绵潭村,退捕渔民将世代相传的技艺转化为文化展演。暑期游人如织,号子声响起,古老的捕鱼智慧焕发新生,成为当地践行“两山”理念、带动共富的特色路径。“以前当渔民,收入很不稳定。退捕上岸后,我们这些退捕渔民只要有演出就有收入,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把徽州传统捕鱼文化传承下去。”歙县深渡镇绵潭村退捕渔民吴斌说。

  走进北岸镇瞻淇村,一条“游”了800年的鱼灯,如今成了村子的热门文化IP。村子引入整村运营团队,陆续建起鱼化龙工坊、文创工坊、体验展厅,让游客能亲手制作鱼灯、购买鱼灯主题文创产品。它不再是老师傅独守的技艺,而是成了能养活村子、连接时代的“活文化”,让传承有了新路径。未来,瞻淇村计划打造鱼灯主题情景喜剧,将瞻淇古街改造为沉浸式文化街区。“我们现在就是要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鱼灯制作等项目中,让大家都能受益。”歙县瞻淇鱼灯县级非遗传承人郑冬蛟表示。

  而在徽城镇南屏村,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让沉睡的古村焕发新活力,逐渐成为都市人向往的“诗和远方”。2025年上半年,南屏村旅游接待量已达3.4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80万元,成绩亮眼。

  从千岛湖的碧波到新安江的涟漪,一条鱼的传奇游出了生态共富的壮阔图景。保水渔业守护了一湖秀水,鱼头经济沸腾了万家烟火,非遗技艺激活了千年文脉,这条跃动的精灵正引领更多人游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富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淳周刊
渔旅融合:一条鱼跃出共富“传奇”
高温天气来袭,这份科学防护指南请收好
“萌娃”进厂探秘污水变清流
彩绘泥塑点亮童心
集训专职消防队伍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临岐服装加工工坊生产忙
变身“小小银行家”开启金融初启蒙
踏访平型关:聆听胜利的回响(中)
细观制饮大奥秘争做“护水小先锋”
今日千岛湖综合新闻02渔旅融合:一条鱼跃出共富“传奇” 2025-08-15 2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