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03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扇子情结

  毛有根

  这个夏天特别热,尽管家里不缺电风扇和空调,可我九十岁的父亲还是喜欢用扇子,他说这样既节能又能避免空调病。看到父亲手里摇着的那把扇边和扇柄都油光发亮的蒲扇,我就知道那是我母亲在世时夏天用过的蒲扇。

  我那时还小,母亲在生产队干了一天的活,回家时还顺便带回一捆柴或一篮猪草,到家后又赶着做饭。一家人吃完饭,父亲去生产队计工分了,母亲搬来一块铺板放在院子里,让我和弟弟躺在上面乘凉。等洗涮收拾完家务,母亲便拿着那把边缘用青布条缝了一圈的蒲扇,搬个小凳子坐到我们身边,手不停摇摆着那把蒲扇,为我们驱赶“嗡嗡”叫的蚊子,给我们带来阵阵凉爽的风。我们安静地躺着,眼望满天的星星和明亮的月光,听着院子里那棵老石榴树上知了“吱吱”的叫声,在阵阵凉风中朦朦胧胧地进入了梦乡。

  我一觉醒来,在月色下看到母亲低着头,好像睡着了,可她那只粗糙而干瘦的手却还在不地摇摆着……我心里一阵发酸,赶紧把弟弟喊醒了,再轻轻地摇醒母亲,说我们回房间睡吧。进了卧室,母亲又用那把蒲扇“呼嗒、呼嗒”驱走蚊帐里的蚊子,然后放下蚊帐才安心去睡觉。

  记得在八十年代之前,大部分家庭夏天乘凉用的都是麦秆扇、棕叶扇、蒲扇。蒲扇商店里有的买,而麦秆扇和棕叶扇则是要姑娘媳妇们自己编织的,不外卖,仅供家用或赠送给亲戚朋友。

  编一把扇要付出许多心血,像我母亲都是利用早晚空隙和休息时间编制。先要取材,从收割完的麦秆堆里(一般用小麦秆)择取麦秆,还要披一些棕叶的茎,一起放锅里煮一煮,这样晒出来的麦秆会变白。编织时棕叶茎放两边,起着筋骨的作用,麦秆折过来搭过去地编织着,大概要编织三米左右长。接着绣扇芯,在一块白布上先画上图案,有画各种花的和各种鸟的,有的还会添上字,如花好月圆、前程似锦、山青水秀之类。然后将布框在绣花架上,用穿上各色丝线的银针一上一下飞舞地绣着,图案绣得活灵活现。另外还要做个扇芯圈,用硬壳纸剪一个比扇芯大一点的空心圆圈,硬纸圈约半寸,用各色丝线缠绕上去。缝扇芯时,将扇芯放在盘好的扇子中心,盖上薄膜和扇芯圈,密密缝上就好了。最后安上扇柄,扇柄是用竹片做的,做法也是很要技术性的。

  棕叶扇编制程序与麦秆扇一样。棕叶要取棕树上的嫩芯,棕叶也是煮过晒干后才会变白,这样编制的棕叶扇才更美观。炎热的夏天,男女老少串门戓走亲戚时都会带上一把自家做的扇子,除了扇风,还可以用来遮太阳。

  我读初中时,因没钱买扇子,就自己找来硬壳板做了一把扇子。那时的教室,夏天热冬天冷,不像现在都有空调了。上晚自习时我一边摇着自己做的扇子一边看书,感觉很幸福。回到寝室就用这把扇子赶蚊子、扇凉风,很快就安然入睡了。

  后来,市面上有了塑料扇,既轻巧美观又方便携带,价格也不贵,没有人再费功夫去做什么麦秆扇、棕叶扇了。晚上,一家人坐在黑白电视机前,一边扇着塑料扇一边看电视,再热的夏天也不觉得那么难受了。

  最让我喜欢的还是折扇,至今还有收藏折扇的爱好。因为折扇上面总会有精美的诗句或清雅的图案,像我收藏了李白、苏轼、杜牧、唐寅、郑板桥、唐伯虎等古代文人的作品,透过这一把把小小的折扇,仿佛能让我穿越到那个年代,与文人墨客来一场跨世纪的对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人物
   第04版:文苑
列车上的“临时充电站”
荷塘忆旧
孤芳
扇子情结
今日千岛湖文苑04扇子情结 2022-08-03 2 2022年08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