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法治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3月10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治头条
郑留华:做一名不穿法袍的法官
  记者 胡国诚

  编者按: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有效形式,是人民民主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淳安县法院兼顾行业特点,组建了一支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民陪审员队伍。他们立足本职、用心陪审,为我县法制建设贡献了自己的积极力量。从这一期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人民陪审员系列稿件。

  2002年7月,法律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汾口镇人民政府工作。2005年,县法院招聘第一批人民陪审员时,由于在乡镇从事综治司法工作的原因,他未被录用。2006年9月,转岗后,经组织推荐,被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县法院人民陪审员,成为一名肩担公平正义的“无袍”法官。至今,他已担任三届人民陪审员。12年来,他参与审理案件达几百件,无一错案、信访案件,更因公心赢得了当事人的好评,在法院和当事人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他就是县法院的人民陪审员郑留华。

  缘起法官梦 心系法律情

  毕业前在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的实习经历,让郑留华认识了很多默默工作、敬业奉献的法官。法官们经常拿出典型案例,和他分析、交流,以案释法。受潜移默化的影响,郑留华被法官那袭黑红相间的法袍所吸引,心中对法官的敬意油然而生。

  2005年,县法院招聘第一批人民陪审员的申请工作开始了。他心想,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可以有更多学习和实践法律知识的机会,于是,郑留华马上递交了申请。意想不到的是,他未被录用。“当时因为从事工作的原因,我没被录用,说真的,心里还是挺失落的。”谈起那次“失败”的经历,时隔多年,他仍然记忆犹新。

  峰回路转,由于工作调动,在新的岗位上,他被任命为县法院人民陪审员。“那年我换岗了,经组织推荐,顺利被录用,真的打心眼里高兴。也因为喜欢这个工作,到现在依然热情满满。”说到这,郑留华的兴奋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深耕勤业务 陪审不陪衬

  陪审工作是一份责任。当问到他第一次当陪审员的感受时,郑留华说:“第一次参加庭审,我一言不发,就像一尊泥塑。参加合议庭也只是附和法官的意见,现在想来还是觉得尴尬内疚。从那以后,我坚持每天晚上抽出时间,认真阅读法治报刊和书籍,关注‘两高’的司法解释和社会热点事件,在庭前和其他陪审员交流庭审心得。同时积极参加各类陪审员继续教育,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不断丰富,更好地去履行一名人民陪审员的职责。”

  陪审员是公正的见证者。2016年,某村书记向郑留华反映,上届村书记违规造成工程款无法支付,村集体负债数十万,工程承包人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各方冲突加剧。郑留华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一旦处置不当,事态就很容易恶化。他告诉村书记,法院生效的判决书必须履行,不执行判决、聚众闹事,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引发新问题。并让他转告村民,相信法院依法办案的决心。事后,该村主动归还了工程欠款,上届村书记也因违纪问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历史遗留问题得到顺利解决。郑留华说:“老百姓最服的不是权,而是理,要他们认同情理、事理、法理,就必须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陪审员是法制的传播者。郑留华的身影不仅出现在审判庭内,他还和其他法官一道,开展巡回审判,以案析法。2017年,汾口法庭在敬老院对一起八旬老太的赡养纠纷案件进行巡回审判。原告的六个子女在庭上相互指责,拒绝履行赡养义务。休庭期间,郑留华与审判长及另一名陪审员分别给三名子女做思想工作。郑留华的调解对象是一名退休教师,在细致了解案情之后,向他宣讲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普法教育。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后,几名子女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该案以调解的方式圆满解决,敬老院旁听的老人们个个拍手称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乡新闻
   第03版:法治时空
   第04版:部门聚焦
   第05版:部门聚焦
   第06版:外媒看淳安
   第07版:百姓叙事
   第08版:部门聚焦
郑留华:做一名不穿法袍的法官
餐饮和住宿居消费投诉榜首
一万元钱去哪了?
驴友山难多发 凸显监管空白
首付房款“被盗” 竟是妻子撒谎
淳安县中医院
育有五个子女 赡养却成难题
不动产权证书/登记证明作废公告
今日千岛湖法治时空 03郑留华:做一名不穿法袍的法官 2018-03-10 2 2018年03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