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9月2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酱味飘香
  王丰

  秋天来了,一些树木开始飘零起枯叶,黄色的叶子躺在大地上,好美!这个季节里,淳安的乡村、城镇飘逸起一股股辣椒酱的香味,好香!

  淳安人的饮食里,离不开那个“辣椒酱”。每顿饭桌上,要准备一小碗辣椒酱,辣椒酱下饭、通气、催汗。经过不断地传承与发展,淳安地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制酱方法。

  “酱,八珍主人也;醋,食总管也。反是也,恶酱为厨司大耗;恶醋为小耗。”古语云:“百味盐为首”,但酱是百味的统帅,难怪圣人孔夫子说:“不得其酱不食”。

  到汉代时,以大豆为原料制作的酱,逐渐流行开来,慢慢地,酱也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清·袁枚的《随园食单》里,有关用酱制作或烹饪食物的记载有八种之多:酱肉、酱鸡、酱炒甲鱼、酱炒三果、酱石花、酱姜、酱瓜、酱王瓜。其中,酱姜的制法和淳安人制作颇为相似;“生姜取嫩者微腌,先用粗酱套之,再用细酱套之,凡三套而始成。古法用蝉退一个入酱,则姜久而不老。”用蝉退一个入酱,淳安好像没有这样做过,应该学一学。淳安,知了壳多了去了。用酱腌制的生姜,拿来下饭,脆、香、辣三味俱佳。

  威坪辣椒酱传承了古代制酱技术之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口味和品种有了一定的改进和发展。囿于威坪山多田地少的自然环境,季节蔬菜供应不足,而人们下地干活、上山砍柴,路途遥远,必须带午饭。当年的饮食器皿没有今天这样发达,新鲜蔬菜不易保管携带,将辣椒酱压在苞芦馃里,既方便携带,又有味道,经过长久探索,行成了一套威坪地区做黄豆酱的一番工艺。

  威坪辣椒酱的材料,选用春播夏收的六月豆,择其豆粒均匀、表皮光滑的黄豆,晒干后用竹筛子漏去杂质,再用清水浸泡黄豆,使其膨胀。膨胀后的黄豆放入锅里煮,到黄豆煮熟好吃了,舀出来晾干。晾干的熟黄豆,拌上麸皮,放团蒲里摊开,盖上纱布或麻布,放到阴凉处发酵。隔几天,豆瓣上长出绒毛,绒毛变绿,就放到太阳底下曝晒。晒干的酱豆,粒粒都显绿色,是上等的酱豆。

  秋风吹,辣椒红,腌酱的时候到了。农妇采摘来红辣椒,选一遍,捡出烂的,摘干净辣椒蒂。

  洗干净的辣椒用木盘盛着,用长柄的辣椒刀,一刀一刀剁,并时不时加入生姜、大蒜籽等。辣椒不能剁得太细,也不能剁得太粗,这中间的分寸由主妇掌握。剁好了辣椒,拿来酱豆,按一升酱豆十斤左右辣椒的比例拌搅,一边拌一边撒上盐。把不渗漏的瓮洗干净,用沸水冲一冲,放阳光下晒干。晒干后,把拌好的酱豆辣椒畚到瓮中。装一层,用铁勺压一压,撒上一层盐,一瓮装满了,再用铁勺压紧,最后在瓮口处撒上一层白糖,再撒厚厚一层盐,用笠叶或笋壳封住瓮口,大约过三个月左右,美味可口的农家辣椒酱就制成啦。

  淳安辣椒酱,炒肉也可,炒豆腐也可,炒干莱也可,不炒不熬径直拿来下饭也可!味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乡新闻
   第03版:民生百事
   第04版:部门聚焦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副刊
   第08版:专版
山城秋色
威坪的红姑娘
暮月
稻草堆
银蛇舞金波
诗词二首
酱味飘香
今日千岛湖副刊07酱味飘香 2016-09-23 2 2016年09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