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涌贵 伍群群
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大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茶叶,是淳安的支柱产业,我们要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做强茶产业为目标、提升茶科技为支撑”之核心,努力促进三产融合,提升品牌效应,构建“三茶”统筹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淳安茶叶发展新格局。
一、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力
淳安县茶文化研究会(简称茶研会,下同)成立以来,致力于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力,在努力做好茶文化的收集与宣传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编撰出版茶文化书籍。近年来,“茶研会”专题征编了《茶乡千岛湖画册》《淳安县古今咏茶诗词选》《一叶知千岛茶散文集》《翰墨寄茶乡茶文化书画大赛优秀作品集》和《千岛湖茶记忆》等茶文化书籍,涉及诗词、楹联、茶叶发展史、书法、美术和摄影,以及茶叶发展史等。二是开展了茶事活动。“茶研会”联合相关部门举办了千岛湖斗茶大会、千岛湖茶博会、千岛湖茶王比赛、全民饮茶日、敬老茶会、茶人茶艺大赛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茶文化工作;并和鸠坑、里商等乡镇举办茶文化节活动。
从总体要求上看,今后“茶研会”要立足淳安“三茶”发展实际,在挖掘茶文化资源、搭建茶文化平台、培育茶文化人才、彰显茶文化魅力等方面,仍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让茶文化真正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一是要全面收集整理淳安本地有关茶文化的史料。包括茶史、茶技、茶艺、茶品、茶人等茶文化相关的资料、遗存,修缮保护茶文化遗址,深化茶文化研究,形成一批茶文化成果。我们要开发新式茶器具、茶摆件、茶家具、茶食品、茶手工艺品等创意产品,提升茶文化资源的应用价值,以发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用;同时,还要抓住和利用一切机会恰当地宣传淳安的茶叶。比如,笔者在撰写《布衣皇后杨桂枝》一书时,特地写了皇后娘家寄茶叶、夫妻边饮茶边练书法边说茶文化,及茶与健康等章节内容,宣传了里商乡的茶叶。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挖掘整理好、宣传好千岛湖茶文化史,最重要的鸠坑种历史文化和鸠坑毛尖、严家大方贡茶的历史文化,讲好贡茶故事,支持千岛湖鸠坑茶生产文化系统申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争创一批浙江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大千岛湖茶文化的影响。
二是要用好淳安县茶文化展示平台,支持有条件的茶叶主产区的乡镇建设茶博物馆、茶文化展示中心。发挥本县茶叶优势,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茶日和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平台,充分展示淳安茶文化,讲好淳安茶的故事。持续开展茶叶“五进”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要付诸真实行动。首先,县委县政府要重视抓好茶叶“五进”活动。起始阶段,政府可拿出一定资金购买茶叶,分发给各学校,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布置下去。其次,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制度。要从娃娃抓起学茶用茶之事,要传授茶叶的相关知识,从小灌输茶叶方面的知识与文化;各学校要为学生供应好茶水,让学生们养成喝茶的好习惯,老师要带头喝茶,作出表率。再次,搞好宣传,深入教育。让百姓和学生认识到喝茶是中国人的传统和民族风格,喝咖啡则是西方人的传统和风格。如今,社会上有些人喜欢学外国人,以喝咖啡为荣,青年学生大都喜欢喝各种各样的碳酸饮料。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喝茶的好处,在思想上产生深厚兴趣,形成人人爱喝茶的氛围,让广大居民和学生养成喝茶的良好习惯。
三是要扩大具有淳安特色茶文化活动影响,形成一批有较大知名度的茶文化品牌。发挥电视、报纸、网络、“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作用,大力宣传淳安的茶叶,让千岛湖茶文化深入人心。县政府和茶叶主产乡镇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县茶文化研究会和相关乡镇可举办茶文化论坛、茶文化书画赛等活动;举办茶王赛、茶艺大赛等活动;讲好淳安茶的故事。文学艺术界和各中学还可围绕淳安茶叶开展创作活动,创作出散文、小说、诗词、曲艺、戏剧、影视、摄影、书法、美术等作品。
二、增强茶产业的竞争力
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者之间是互相关联,又是三位一体的。笔者认为,“三茶”之间,茶产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核心地位,茶文化与茶科技都是为茶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服务的。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茶产业基础。“三茶”统筹,就要把茶文化、茶科技做大做强,最后落实到提升茶产业上去,达到以茶富民之目的。
一是要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县(市、区)都应有自己的品牌,发挥龙头产品的带动作用,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我县应打造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强乡镇和产业强村,引进和培育龙头茶企,提升和改造茶生产基地,形成“以企业带产业、以产业带农户”。2016年,淳安县茶区域公用品牌位重塑提升,确立了以千岛湖龙井茶为主导的千岛湖茶品牌矩阵,要一以贯之,着力融合千岛湖绝佳生态本底、优异鸠坑种资源、绿色安全生产等优势,形成千岛湖茶质朴粗犷、韵味浓郁的独特风格和差异化竞争力,制定好品牌战略中长期规划,让千岛湖茶焕发新的勃勃生机和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枝“共富叶”。
二是建设美丽、生态、高效茶园,为茶科技广泛运用创造条件。坚持生态优先,扩大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应用,组织开展茶叶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强化茶园科学管理,倡导茶树健身栽培。积极推行茶叶有机化栽培技术,努力实现全县茶园绿色栽培、绿色防控全覆盖。严禁高度密植和过度矮化等掠夺性生产方式。推广茶园套作大豆、油茶等茶园土壤生态环境优化技术,综合采取种树、留草、间作、套种、疏水、筑路、培土等措施,建设茶园生态体系,并不断完善茶园基础设施,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茶园亩产效益。
三是要推动茶叶精深加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创新生产模式,支持茶叶企业建设连续化、自动化精制加工生产线等。发展茶叶深加工,提取利用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有效成分;鼓励开发新式茶饮品、茶用品和茶功能性产品,提高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广大市民是饮茶的主体这一现实出发,在产品布局时,要实行高、中、低三档次相结合,既要制作高档名茶,也要生产让普通百姓也买得起、用得起的中、低档茶叶,以满足不同消费对象的需要。从总体上看,社会上高收入的毕竟是少数,低收入者占绝大多数,而这一人群又恰恰是饮用茶叶的主体。所以我们制茶的厂家、茶商们,不能只生产高档名茶,而忽视广大普通百姓。不能出现买高档名茶者本人喝不起、自己从不饮用名茶的现象,让低收入者也能买得起、喝得起大众茶。
四是要推动茶园公园化、茶区景点化建设,形成茶旅一体化的经济链。我们要着力围绕深化千岛湖茶全产业链建设,融合各乡镇本土生产、生活、人文等特色,着力打造名茶品质优势,及富有乡土魅力的茶叶商品,茶文创产品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要打造一批具有全省甚至全国影响的茶叶企业品牌,增强“千”字号多彩名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实行茶旅一体化发展,以茶促旅、以旅赋能、以旅兴茶,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茶园、采茶、制茶当作旅游景点,开发茶观光旅游。
五是要推进茶叶消费,办好大众性茶馆。在县城和乡镇要培育并建立一些大众茶馆、茶体验馆等。扩大淳安茶文化的影响力,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必须走群众路线,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都养成爱喝茶的好习惯,让老百姓也能进茶馆喝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在四川服役时就看到四川省各县(市、区)城区、车站码头都开有茶馆,各式各样多得是。那时,进茶馆花一角钱就可喝上一杯茶水,如果不换茶叶,可以免费冲泡,一直喝下去。茶馆里面还放有各种画报、杂志、书籍可供喝茶者看。顾客在茶馆里,边喝茶、边看杂志、边消磨时间。当时的茶馆设备很一般,但环境很幽雅。在大城市和县城的茶馆,一般都在街面上。馆内针对经营对象不同、要求也不同,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大众茶室和房间茶室不一致,搂上与楼下的茶室不一样,服务的项目与个人开支也不一样。茶馆应提倡薄利多销、服务民众。记得当年,收入低的去休息一下或几个好友一起坐一下,花个一毛钱就行了。有的去享受或谈工作的,除了喝茶,还有水果和酒菜的,那么开支又大点;楼上有说书、讲故事的,如果你完全是去享受的,那就在楼上消费。
三、提升茶科技的支撑力
发展、壮大茶产业,离不开茶科技的有力支撑。
一是要开展茶树优质品种资源保护,巩固和发展优质茶树。加快选育特色明显、抗性显著、适制性强的茶树新品种。按照“调优、调高、调特”原则,不断优化茶树品种结构。抓好茶科技、培育茶龙头、打响茶品牌,持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一片片茶叶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金叶”。我们淳安尤其要重视鸠坑茶种的培育、保护与提高。
二是要扩大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应用,集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实行茶园套种大豆、油菜等,推广茶园土壤生态环境优化技术,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推行山地耕作机、修剪机、采茶机等机具示范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支持茶叶企业与科研院所、制造企业联合研制茶叶自动化、智能化加工设备。积极开展新型生产技术、农机农艺融合、产地品质识别、淳安特色茶类功能性成分分析等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科技特派员、茶产业技术体系、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茶产业研究院及新型科技成果孵化平台的作用,促进茶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是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茶叶人才。我们要持续开展茶农培训工作,开展制茶师、茶叶评审员(选)活动和茶叶加工职业技能竞赛等,培育中高级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制作技艺传承人、制茶大师等高技能人才,为淳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培养人才,一方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培训体系,提升现有技术人员的水平,另一方面要从学生抓起、从娃娃抓起,形成懂茶、爱茶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县关工委成立了科技宣讲团,每年组织从事茶叶、蚕桑生产出身的退休老干部、老技术人员,深入到乡镇初级中学,向学生们传授种茶、养茶、采茶、制茶方面的知识,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传输知识,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