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方长建 姜玉兰
中洲镇乘风源村亦称风川里,有余姓、张姓、李姓聚居。其中余姓有“和睦堂”。始祖升初公自风山月山下迁到此地。余姓自然村仅50余户却有堂名46个。大堂“和睦堂”一个,另外分户“求是轩”“万石居”“青云济”“食亨居”等46个。还有“崇化学校”“桂梦轩”“桂香书帷”“桂馥居”等4个名号,俨然是一个余姓堂名“集市”村,很有文化价值。
“堂号”是表明姓氏的地域分布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区分统一姓氏不同地域和识别亲疏的主要依据,也是寻根问祖、查证家世渊源的必要基本常识。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姓族人的共同雅号。
堂号不仅书写于宅院厅堂、宗祠祖庙、族谱封面,而且也题写于店铺、字号、书斋别墅、文集书画及日常生活用具上。如,题写在灯笼、家什等上面,用以区别姓氏族别,作为本族标记,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总之,堂号作为宗族的徽号和别称,不仅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和文化特征,中洲乘风源一村拥有余姓46堂,正好佐证了这一事实。
近几年,中洲镇党委政府在推进乡村旅游、狠抓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深挖民俗特色文化,通过打造洄溪村楹联文化村,使之成为市级精品村。去年,又依托新农村建设,挖掘乘风源村堂名文化特色,通过对余姓“堂名”文化的挖掘和宗祠修缮,并经过文化布展、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创建,实现了党建强、环境优、特色显的文旅一体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