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
“威坪老家有个传统的菜叫“腌菜管”,腌制的其实就是那种高杆青菜的杆。这个时候正是剁青菜的季节,高杆青菜的菜叶变得碧绿,菜杆变得雪白,一棵一棵高高地挺在菜地里,有一副斗霜傲雪的气派。
择一个天晴的日子,祖父挑着一担畚箕或一担柴夹,拿上薄刀,到屋后菜园里去剁青菜。祖父种的青菜比人家的要好,好在大棵、杆长、叶宽,土话叫“菜大丛”,一畦菜地大约有青菜三四担,多的有五六担。祖父剁青菜每一担都塞满畚箕或柴夹,然后一担一担挑回家来,把菜叶切了,腌到猪食缸里,成了猪的口粮,雪白的菜管则一根一根留下来。
切菜管要斜着切,四五根菜管叠起来,一刀一刀切成一公分或两公分一段的,切满一竹篓,倒进锅中滚水里汆一汆,捞起来,放到布袱里包着,用双手搓压一顿。菜管搓瘪了,撒上盐,撒上辣椒粉,再搓几遍,最后放点大蒜籽压到坛瓶里腌起来。菜管不需要腌多久就可以开坛炒着吃,急着要吃,第二天就可炒来下饭。
腌菜管的吃法有好多种,我记忆里有“干炒”,弄点素油,把菜管放锅里一煸就是好菜,有荤油炒更味道。还有“菜管炖猪肉”,切点肉,把菜管放汤瓶里搁到火炉里炖,味道更好。不能不提“猪肚肠炖菜管”,这是家乡的一道名菜,猪肚肠过年杀猪才有,这时辰菜管也腌到了火候,两者相炖,香气四溢,再加上火炉粿架上烘着的苞芦粿,一起享用,吃了就连“砖壁(墙壁)都爬得上去”,这句话在家乡是用来形容猪肚肠炖菜管的好吃。不过炖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让汤瓶里的油水潽出来,那么个美味,潽出来多可惜啊。
剁菜、切菜管、腌菜管,那时这些事都是祖父操劳,这也是一门手艺,可惜后来无人承继,包括我。
这里又要说到清朝美食家袁枚,他有道“芋煨白菜”,这“白菜”就是青菜。这道菜是这么做的:“芋煨极烂,入白菜心,烹之,加酱水调和,家常菜之最佳者。惟白菜须新摘肥嫩者,色青则老,摘久则枯。”还有清朝的诗人、美食家朱彝尊,他笔下的白菜制作有四五种,“京师腌白菜”“腌菜法”“又法”“姜醋白菜”“撒拌和菜法”等。可就是不见有“腌菜管”这道菜,这或许是淳安人的发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于蔬菜制作亦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