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山村,有多远的距离?
一千公里?三个小时?一年一次的春节假期?这样的问题,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对于浙江省淳安县乡村小学里的孩子们而言,答案或许是近在咫尺。至少,当他们来到学校里的多媒体课堂,和屏幕里远在县城甚至杭州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听课、讨论、答题时,空间上的距离早已消弭不见。
这样的“同步课堂”,正是淳安落实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民生实事项目的一个缩影。而近日当记者与淳安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共同走进一所所乡村小学,去体验“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实践情况时,更是感受到了乡村教育借力互联网后,所迸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和金色希望。
教育:后发县的先行一步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在浙江省淳安县,不仅仅是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的共识,更是全县上下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共识。作为杭州地区唯一的全省加快发展县,淳安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在各方面似乎都处于“后发地位”,需要“加快发展”的县,在全省“互联网+义务教育”任务下达时,却展现出了“先人一步”的工作姿态。
2019年初,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互联网+义务教育”1000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民生实事工作方案》要求,2019年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1000所以上,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数不足100人的乡村小学和教学点)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帮扶形式及内容则包括了城乡同步课堂视频直播互动教学,远程专递课堂,名师网络课堂,等等。
然而,所有的设想、方法、形式,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撑。如何在短期内凑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互联网+义务教育的硬件要求,这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淳安,似乎是一个必然面临的难题。但当记者真正踏入淳安的中小学校园时,却着实惊讶了一番。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是因为经济不发达,所以才更需要重视教育、发展教育。而淳安本身就因为地理、交通等原因,乡村小学数量多、位置偏,对于互联网+义务教育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早在多年以前,我们就先人一步,开始了对全县乡村小学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投资布局”。
据悉,在2019年之前,淳安所有小规模学校千兆到学校的网络改造都已完成,所有班级都配备了交互式75英寸的电视机多媒体设备,实现了班班通和多媒体教学的全普及。2013-2015年,更是集中财力,对全县中小学信息化装备进行集中采购,实现了全县图书室电子化网络管理;所有学校都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所有学校都安装了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所有学校的办公区域都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当记者来到临岐镇中心小学的同步课堂教室时,校长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个用于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投资达30万的教室,竟是早在两年多前就已经投入使用的“老家伙”。
硬件这个对于淳安而言,“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实施,最艰难的一步,早已跨出。
普及:同步的课堂 “无感”的孩子
“乌龟属于什么动物?”“爬行类!”
下午一点半的浪川乡初级中学七年级课堂上,孩子们正和老师们开展课堂问答。然而教室的讲台上却空无一人,问答的双方,一边在浪川乡,另一边却在千岛湖镇南山中学。这样的场景,也打破了记者原本对同步课堂仅仅是“看电视”的错误想象。同步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视频直播,更包括了上课过程中师生交流、答题互动等所有正常课堂上的内容。
据了解,互联网+义务教育自今年年初开展以来,淳安县已实现38所学校城乡结对,其中跨县结对10所,县域结对28所。这些结对学校共开设了268节课的远程同步课堂教学,每所学校每周都至少要开设两堂同步课堂教学,确保孩子们能够在大山之中也享受到最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是什么感受呢?中洲镇樟村小学,当记者询问二年级小朋友洪灵萱时,她的回答令人颇为意外:“没什么感觉,和平常上课一样的”。同样的问题,汾口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小朋友童语菲也给出了类似回答:“教室换掉了,但上课都是一样上课,没什么不同的”。
学生的“无感”,无疑是对同步课堂最大的肯定:当孩子们都沉浸于课堂教学本身,而无视教学设备、形式和老师的区别时,教学质量也就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当然,同步教学如果真的完全“无感”也不行。实际上,同步教学对于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而言,最大的实效就在于让他们“零距离”的感受了千里之外完全不同的课堂文化和教学氛围,开拓了眼界,也结交了朋友。“樟村小学是我们淳安地处最远的乡村小学,孩子们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加上一个班最多也就十几个人,孩子们相对比较内向,课堂氛围和镇里小学是完全不同的”。校长介绍道。而洪灵萱小朋友也对记者吐露了她在上完同步课堂后最大的印象:“他们的小朋友,读课文都特别大声,然后举手都很积极、很端正,不像我们,都软绵绵的”。
相信随着同步课堂的深入开展,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引导孩子们进一步的改变、提升,也引领着乡村教育不断向前、进步。
提升:
教师有能力 教育有希望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电影《天下无贼》里的这句经典台词,对于淳安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可以说是最大的痛点。优良教学设备的采购和普及,对于淳安而言虽不能说轻而易举,却也绝非登天之难,但优质教育人才的缺乏,却往往是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普遍的难点:一方面,偏远乡村优秀教师不愿去,专用教师也不愿待:另一方面,乡村教师自身提升能力的平台不够、机遇不足、渠道不多,也成为困扰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一大难题。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实施,让乡村学校的工作迎来了久旱逢甘霖的巨大喜悦:远程专递课堂,给乡村学校送去了其原本没能力开设的学科和内容;教师网络研修,让结对学校的教师共同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名师网络课堂,更是让最优秀的教学经验能够下沉到最偏远的课堂上,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以前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一个去镇上学校,一个去乡下学校,两三年后教学水平差距肯定是越拉越大。现在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系统,在哪里都能学到最前沿、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和在城里、镇上的老师们一起学习、成长,对乡村教育而言,是最大的利好。”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樟村小学老师王琳,就在一次教师网络研修中学到了许多经验方法:“我本来是教数学的,因为学校教学安排开始教授语文,内心本身就很忐忑,深怕教不好。今年通过网络研修,和镇上的老师学到了很多课堂管理的技巧,以及拼音教学的方法,让我对未来工作有了很大信心”。而英语老师俞凤君,也在研讨过程中,学会了通过作业积分制来激励学生完成作业积极性的方法,并立即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运用。
另一方面,对于支援学校的老师而言,互联网+义务教育也迫使他们不断精深教学技巧、提升教学能力。汾口镇中心小学作为与樟村小学对口帮扶的支援方,学校老师郑红华也向记者分享了她的感受:“这种对口帮扶,既是给学生当老师,也是给乡村学校的同行当‘老师’,这就无形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迫使我们必须不断总结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而老师能力的提升,也提振了学校的信心和雄心。浪川乡初级中学校长蒋良君就表示,自己在与南山中学制定对口帮扶教学计划时,就明确提出要以科学课为主:“我们学校虽然在乡村,但英语教学质量还是很好的,反而是科学课的排名比较靠后。所以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种模式,来帮助提升相关科目的教学理论深度,也帮助年轻教师汲取更多对中考准备工作的经验方法,争取来年中考取得更优成绩!”
教师有能力,教育才有希望。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正经历由点及面、从城到村的蔓延普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教师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学生眼界的不断拓展,乡村教育将不再是义务教育的洼地和短板,而是闪耀着金色希望的发展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