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月初八吃乌饭
  李应富

  四月初六初七,采来新鲜的枫柴叶、栗树叶,还有一种土话叫乌饭籽树的树叶,捣碎。舀一缸清水,把捣碎的树叶浸入,叶汁染得清水乌黑时,沥去叶渣,浸入糯米,糯米泡透了,同时有了叶汁的乌紫色。乌紫色的糯米在灶头上蒸成糯米饭,乌紫油亮、清香糯软,叫乌饭。

  做乌饭的日子在四月初八日,“吃过乌饭食,上山打得虎,下田力如牛,病不生,毒不侵。”这是民间的说法,不知然否。不过吃乌饭的习俗能在一些地方代代相传,必有理由。四月初八吃乌饭,是中国南方许多地方的习俗,各地蒸制乌饭的法子虽大同,也有小异,吃乌饭传统来历的说法各有不同。淳安吃乌饭的地方似乎不多,胡家村是个例外。

  胡家村是大墅镇的一个库边村,老村址在千岛湖水下,是个古村,千岛湖的形成叫这个村子后靠成了库边村。胡家村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是家家户户都要蒸乌饭的,具有独特风味的乌饭做成后,自家享用,也送去临近村里的亲朋品尝,还要捎给出门工作的家人。

  四月初八吃乌饭的来历,胡家村人的说法是与他们胡氏祖上的一宗狱事有关。胡家村胡氏人家有位祖先胡老爷,秉性刚直、做事公正,得罪了官家,被官家搜罗罪名抓入了牢中。胡老爷坐牢后,儿孙子侄给他送牢饭,牢饭要通过牢头转交,牢头很是贪吃,胡老爷的牢饭做的好,每次都被牢头偷偷地吃个干净。胡老爷的儿孙子侄察觉后,在四月初八这天想出一个办法,用树叶汁浸泡大米做成乌饭再送去,牢头果然以为这是变质腐烂的饭食,才把它送到胡老爷手中。为纪念这件事,加上大家发现乌饭味道确实不错,且有养生效果,于是每到农历四月初八日,胡家人便纷纷采摘树叶蒸制乌饭,这个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胡家村人做乌饭,还与解放军有过一段佳话。

  1949年农历四月初八,胡家村家家户户都在蒸乌饭,忽然村后来了无数兵马。那时老百姓最怕当兵的人了,兵马一来,不是要粮要物,就是抓民丁。眼看无数兵马纷纷而来,大家哪还顾得上锅里的乌饭,大人小孩全跑到对面山上躲了起来,只留几位老人在村里。躲在山上的人一直探望到日落西山,兵马开走了,才陆陆续续回村。大家回村后,不由都傻了眼,村里一点不像以前来过兵马遭遇强盗般的模样,反倒是垃圾被扫净了,水缸被挑满了,留在村子里的老人,也没有往日来过兵马后的愁眉苦脸,而是一个个笑逐颜开。

  老人们告诉大家,这批兵马进村后,既不进老百姓屋子,也没向他们索要粮物。队伍中,一些人倒头在村道屋檐下休息,一些人列起队伍唱歌,一些人操起工具帮村民挑水扫地。见这批兵马秋毫无犯、热情和蔼,老人们于是纷纷端出刚蒸熟的乌饭请大家享用。起先,这些当兵的还死活不肯吃呢,直到领头的开口,大家才拿起了饭碗。吃过乌饭后,领头的还当场写了条子,请大家自行去设在溪对面的指挥部领取饭钱。原来这批兵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队伍,解放了遂安县,取道胡家村这条线路,是奉命开赴衢县龙游一带,去解放那里的劳苦大众。

  跑去山上躲藏的人们无不后悔,纷纷说,早知道是这么好的部队,还没死没活地躲什么,不如留在家里多为解放军蒸一些乌饭吃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乡新闻
   第03版:法治时空
   第04版:副刊
心醉千岛湖
家乡的覆盆子
水墨威坪
新绿盈枝
四月初八吃乌饭
编者按
今日千岛湖副刊04四月初八吃乌饭 2019-05-17 2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