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3月2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一样的春天
  余书旗

  我说不一样的春天,是指春天的景致。

  阳春三月,春风拂面,熬过寒冬的油菜苗一天一个样,昨天还像稚气未脱的小女孩,羞羞答答;一夜春风拂过,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娇娘,落落大方,浑身透香。把那蜜蜂招惹得围着她团团转,路过的燕子也忘了衔泥做新窝。经过一冬的萧条,人已渴望勃勃生机,渴望新芽吐蕾。盛开的油菜花让大地充满了活力,扮靓了人们的生活,让人心旷神怡。这不,还未到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手机却早已被各种绚丽的油菜花图像刷屏。

  家乡的油菜花能成气候,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以前的春天,家乡是另样的风景,环顾四野,大多是绿油油的麦苗。“吃清明馃铲豆草”是家乡的一句农谚,提醒人们,清明节前的十天半月好准备播种黄豆了。正月一过,眼瞅着清明节一天天临近,农民开始锄草犁地,准备在麦地里套种黄豆。以前的农村,除了夏收夏种、秋收冬种以外,播种黄豆也算是一茬大农活,耽误不得。只待天气一晴,田畈里便到处可见挥锄躬腰种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是仲春一景。

  集体化的时候,麦子是粮食作物,生产队有播种任务,只能多种,不能少种。油菜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可多可少。因为油菜籽的收获期比麦子要早几天,考虑到和水稻插种期的及时衔接,油菜大多选择在水田里栽种,而旱地则全部都会种植麦子,包括山坞偏角之类的荒山野地,都少有油菜的影子。

  “吃清明馃耕秧田”,也是家乡的一句农谚。清明节一过,农民开始耕秧田。长满“蒲里花”(紫云英)的水田里,老牛全然不顾主人的催促声,边慢腾腾地挪着脚步,边慢条斯理地嚼着嫩绿的“蒲里花”,一副悠闲的样子。燕子见了,停下衔泥筑窝的活,一会儿飞到牛背上抖抖翅膀,一会儿飞到刚翻过来的泥土里捉一根蚯蚓,好不快乐。此仲春二景。

  这个季节也是训练小牛的季节,每天晨曦刚露,村边的秧田里便会传来老农拖着腔调训牛的吆喝声:“溜……溜啊……,不要转弯,笔直走,跟着犁过的坑笔直走……”,“哈咿……哈咿……转过来……转过来,没听见哇?……”,几天以后,小牛还在犁田,但这吆喝声没了,因为小牛已经学会犁田了。这是仲春三景。

  这三景共同构成了一副绝妙的春耕图,是大自然的水墨画,是那时春天农村特有的景致。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如八仙过海,各有各的算盘,或经商,或进城务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很快便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小了许多,但土地不能荒芜,大多数人便选择了种植家庭有需求、管理相对方便的油菜,而逐渐淡出了种植麦子。这便有了现在油菜花独傲天下的局面,便有了你所看到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乡村画卷。

  想来,家乡的油菜花能成气候,也与改革开放有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乡新闻
   第03版:五彩生活
   第04版:副刊
故乡的野菜
不一样的春天
我爱小草
相约春天
湖畔春意浓
今日千岛湖副刊04不一样的春天 2019-03-27 2 2019年03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