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沥青路继续向东前行,一座摩登靓丽的悬索桥映入眼帘。一桥飞架南北,这座横跨在武强溪上的悬索桥,将南岸的花海与北岸的湿地公园连在了一起;同时,也为宋祁、郑家等水南片村民进入湿地公园观光休闲提供了便捷。
在这里,我们能目睹溪水的水涨水落,倾听大自然的虫鸣鸟叫。这片生态湿地让人放慢脚步,用感官和直觉去触碰最美的自然风光。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块湿地将成为市民和游客心灵的绿洲。
今年以来,汾口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城市发展理念,将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措施,先建湿地后建城,不断加快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先后投资2亿元规划建设了武强溪生态湿地一期工程、水南畈花海、老镇区污水管网提升改造、汾口污水处理厂二期提标工程、白胡山公园等一大批城市生态项目,全力打造“园在城中、城在田中”的城市发展格局,用绿色生态谱写了一曲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 打造“浙西生态观光园”
栖息在湿地的数百只白鹭时而在浅滩觅食休憩,时而在浅滩上飞起飞落。这些可爱的白色精灵,宛如一串串美妙的音符,给公园增添生趣。浅滩上,裸露的河床里“长出”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这些裸露的岩石,有点像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春笋。虽不敢用“怪石嶙峋”来形容,却也可以说是湿地里一抹别样的风景。
一江碧水,两岸风光,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武强溪生态湿地建设秉持“保护优先、注重生态、最小干预、可持续发展、以民为本”的设计原则,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讲话精神,以建成“千岛湖首片水源保护湿地”为目标,不断向“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迈进。
霞波花海,栈道曲折;仙里花溪,萤火葳蕤;淑泽汀州,流水潺潺;栗园秋芦,杉林幽幽。武强溪生态湿地建设根据规划区域不同地形、植被等要素,在红星花坡、仙里花溪、栗园秋芦、淑泽汀州四个节点设计不同的景观要点。
在顺应地形、结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打造出集水系调整、植被修复、修复生态的处理型湿地,营造“漫步泽陂间,恍在画中游”的秀美景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了绿水青山,也不缺诗情画意,接下来的重点是如何把这份美景推出去。”汾口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规划将重点放在水质净化、湿地生态上的同时,不忘构筑便捷发达的游览体系。依托武强溪生态湿地秀美景观,辅以陆路、水路游览相结合的交通组织,同时作为西连衢州、北临安徽的杭州西大门,汾口镇人民政府相信,武强溪生态湿地将成为未来浙江人生态观光的首选,这里的一花一木、一草一叶所蕴含的自然灵气,会给久居都市的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光体验,醉心于湿地的自然秀美。
长效管理科学管控 城市治污吐故纳新
已是秋寒料峭时,在淳安县汾口镇城西的武强溪生态湿地一期工程施工现场,近百名施工队员们依然持续不断奋战在工地上,已经初具规模的武强溪生态湿地公园犹如一幅秀美的画卷向人们徐徐展现。
据了解,该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极大地改善汾口镇城区生态居住环境。
2016年10月起,汾口镇投资4000万元重点实施了武强溪生态湿地一期工程,先后规划建设了污水处理沉淀池、人工湿地、自然科普林和观鸟台及旅游接待中心等设施,着力打造一个“治、保、管、教、游”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环保综合体。
一切都是为了有序推进城市水污染治理,拓宽城市污水资源综合开发渠道,让污泥变资源,污水变清泉,实现城市资源永续利用。
万事须争先,水质是重头戏。湿地规划首要任务正是保障“水质”。通过控制水污染、营造湿地、分级保护的“三步走”战略,建立有效应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支渠、农业面源污染、生活点源污染、污染工厂的水污染防制机制,使武强溪生态湿地成为千岛湖入湖水系的水系净化器,将进入千岛湖主湖区水体水质主要指标提升至地表三类水标准及以上。
在保障“水质”的基础上,着重修复“生态”。修复“生态”主要有水系整理、驳岸整治、植被修复三个方面的内容。水系整理从河道疏浚、岸线调整、“埂”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同时稳步进行驳岸整治工作,在此基础之上,建立长效运行的水质监测系统,将构建林带的植被修复方面与前两者有机结合,从而建立稳定、长效的湿地生态系统,完美打造处理型湿地,提高武强溪生态湿地自身水体净化能力以及生态平衡功能。
走生态优先之路 绘联动“产业”蓝图
群山环绕的汾口镇工业优势并不明显,如若坚持走工业兴镇的道路,不仅在面对工业遥遥领先的竞争对手时缺乏竞争力,而且会给汾口镇的生态带来难以预估的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提示汾口镇走武强溪生态湿地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道路。
淳杨线的开通为汾口镇旅游带来契机,武强溪生态湿地作为汾口镇重要的旅游窗口,其旅游价值值得深入挖掘。
打响武强溪生态湿地的名气,以其生态、自然、秀美的特点吸引一大批城市观光者,同时栗园生态农业园、百亩畈民宿、水南畈花海、塘岭古道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经过精心打造必能给汾口镇带来更多机遇,旅游产业的兴盛,将给汾口镇经济带来更加蓬勃的生机,而充满活力的经济必能鼓励人们更好地维护生态,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
武强溪生态湿地是汾口水质保障的重要依托,也是镇域内的重要的景观节点。此外生态湿地的完成会带动旅游产业及周边三产的发展,成为当地生态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样板。
湿地档案知多少
武强溪流域位于我县西南部,是千岛湖入湖第二大水系,占千岛湖入湖水量的10%,源于安徽休宁县璜尖,主流长39.35公里,在淳安县境内流域面积220.77平方公里,流经中洲、汾口两镇,流域承载1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其中汾口库区后靠移民2.14万人。武强溪从汾口二桥向东汇入千岛湖,在交汇处形成千岛湖独有的192公顷滩涂湿地。
汾口镇人民政府积极作为,对该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建设以水质保障、生态修复、景观营造、休闲旅游为主的千岛湖入湖口国家湿地公园及生态修复示范区。
一期主要是对污水处理厂附近的200亩土地进行人工湿地营造,实现汾口污水处理厂尾水经湿地再处理达地表三类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排放污水经湿地再处理水质再提升。
通过控制水污染、分级保护、营造武强溪生态湿地,保障千岛湖主湖区的水质;通过分级修复、水系整理、植被修复、驳岸整治修复区域的生态环境,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净化、自我修复的能力;景观营造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兼顾观赏性,形成淑泽汀州、花溪夹道、秋芦飞雪、稻香鹭影、霞波花海五大特色植物景观片区,同时以最小干预的原则,适当地引入游览功能,结合周边的村庄,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同时实现湿地景观和绿道经济相呼应,带动汾口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护一湖秀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不远的将来,市民朋友们和游客们就可以惬意地独坐水榭旁,看垂柳倒影,听流水潺潺,享受花儿赐予的芬芳、水草散发的清新,欣赏夹岸繁花似锦帐般的美,让身心融入自然,让心灵回归宁静。
顺应时代浩浩荡荡的潮流,响应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号召,走生态带动经济、经济反哺生态之道,汾口镇武强溪生态湿地必将成为“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的成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