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青溪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家故事(二)
  严卫华

  父子成“神”

  清初,余家人余若澋,字又梁。其子名辉光,字天衡,两人知书明理,孝亲睦邻,扶贫济困,急公好义,深受全村人爱戴,死后被村民塑成像,受到村民世世祭拜。

  余若澋,生性孝顺,年幼时父亲去世,对生母和庶母一视同仁,恭顺有加,乡人都认为他是个大孝子。他原本是个读书人,成绩很好,可惜家业无人管理,就听从母亲吩咐,丢下书本去杭嘉湖及徽衢一带经商,由于善于经营,很快富甲一乡。

  致富后,十分热心公益,关爱乡民,为了减轻村民负担,常常主动承担县里乡里下派的各种负担。筹资创办“见山书屋”,请来名师,培育村民子弟。农户之间发生纠纷,耐心劝解,由于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村民都愿听他的劝解,使邻里之间安定和谐。村民如有困难,他也常常主动援助,康熙庚午年(公元1690年)中洲一带发生饥荒,村民余纪眼看全家即将饿死,打算卖掉妻子,余若澋知道后,给他送去两个月的粮米,又与族里长老协商,拿出祠堂公产结余的粮食资助他,使他一家渡过难关,像这样的好事他一生不知做了多少。余家村旁的武强溪,是休宁、歙县通往衢州的要道,由于双水合流,溪滩广阔,特别是梅雨季节,溪水暴涨,行人过往十分不便,余若澋斥巨资修成桥梁,他的德行受到远近百姓赞扬。有位歙县僧人,想在余家建庵修行,余若澋知道后很乐意地捐地建庵,还特意拿出几亩田作为庵堂的日常开支,这座庵就是村里重要的宗教设施碧峰庵。

  余若澋的儿子余辉光,也是一位大善人。据县志记载:余辉光“性仁慈,数拯人危难。病危时,乡邻数百人为之祈祷,焚香虔祝曰:愿天留下善人,以福地方。著有家训二十则,病危时谆谆勉后人为善,载余氏谱中。”这段话说的是康熙庚子岁(公元1720年)大旱,中洲一带大多数人家揭不开锅。余辉光开仓济贫,计口赈粮,活人无数,几致家庭中落。病危时,四边乡邻数百人为之祷告,许多人愿意减掉自己的寿命换取他生命,而他却在谆谆告诫子孙,勿以善小而不为,他的高尚品德感人至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乡新闻
   第03版:民生百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青溪文化
   第06版:两会特刊
   第07版:两会特刊
   第08版:广告
“斗茶”的起源及文化的思考
余家故事(二)
谱牒文化与文化礼堂
悠悠汾口 英才辈出(四)
绵延
今日千岛湖青溪文化05余家故事(二) 2017-03-07 2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