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青溪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斗茶”的起源及文化的思考
  江涌贵

  2015年以来,我县举办了两届千岛湖“斗茶”大会。大会依托千岛湖一流的生态环境,通过专家评茶、企业斗茶、茶王颁奖、茶王拍卖、技师炒茶等多种形式,增強公众品茗能力,提高茶文化的氛围。“斗茶”大会,引起了我对“斗茶”的含义、来源及文化的思考。

  “斗茶”的起源与内涵

  “斗茶”,它是我国古代以竞赛方式,评定茶叶质量优劣、沏茶技艺高下的一种方法,可谓是中国古代品茶的最高表现形式。简言之,它是茶叶品质和冲点技艺的比试较量。在我国饮茶史上,斗茶最早大约出现于唐代中期。从唐朝后期开始,福建省建安县的茶农们便有“斗茶”的习俗。由于宋代品茶之风大盛,使唐代开始的斗茶之风,在宋代就达到高峰。

  斗茶,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斗味、斗香,后期斗色、斗浮。这个味与香,与茶叶的品种、茶叶的采摘、茶叶的加工技术都密切相关。

  “斗茶”,其实是很严格、很规范的评比活动。从茶树品种、茶园采摘开始,直到加工制作的每一环节,都要严格要求。比如,茶种要好。采茶要求在天明前开工,至旭日东升后便不适宜再采,因为天明之前未受日照,茶芽肥厚滋润。如果受到日照,则茶芽膏腴会被消耗,茶汤亦无鲜明的色泽。因此,每于五更天方露白,则击鼓集合工人到茶山上,至辰时鸣锣收工,这是为控制茶叶品质,怕有人为增加斤两而摘取不合格的茶芽。采茶宜用指尖折断,若用手掌搓揉,茶芽易于受损。由此亦可见其制作态度的认真。所以,“斗茶”本身,就是一个有助于展示和推销名茶生产和茶技艺的良好平台。

  斗茶活动的作用和地位

  宋代的斗茶活动,在茶叶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上许多名茶、贡茶的产生,也与斗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斗茶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斗茶,斗出了“品牌效应”。一旦在“斗茶”中获得好的名次,该茶品在当年无疑将会取得最优的茶价。为了让自己精心制作的茶能卖到最好的价钱,茶农们乐此不疲,每年必展开盛大的斗茶活动。

  茶叶加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生产普通茶向生产名茶转变,产生了品牌效应。同样一斤茶叶,名茶的价值就比普通茶高得多。从而,提高了茶叶本身的经济效益。因而茶叶生产的发展,又可带动与茶叶生产相关的产业,比如:人才培训、茶机改进与创新、茶具、包装、广告、印刷业、茶文化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当初,由于建安茶叶的茶汤以乳白色为上品,用当地生产的黑窑器皿盛茶,最能体现建安茶叶的特点,在茗战之中更能增加汤色的比分。于是,福建的建安、瓯宁等地乌泥窑所生产的瓷器,特别是茶盏很快变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由此,建安的瓷业也随之发展了起来,其所生产的建瓷,在宋代成了八大名瓷之一。

  推进了品牌茶文化的发展

  斗茶,必“斗”出了品牌茶文化。它包含茶歌、茶舞、茶著、茶文章;还有摄影、美术、书法。透过一个名茶,都可以聆听到一段生动的故事,看到一幅壮美的图画。浙江省的“杭州龙井”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淳安县从鸠坑毛尖、严家大方到千岛银针、千岛玉叶、千岛湖龙井茶,每一个名茶的产生都记载着一段故事。名茶产生品牌茶文化,反之,又促进名茶的生产与发展。

  文人墨客的褒扬,极大地推动了建安茶文化的传播。陆游先后写下以茶为题材的诗篇390多首,其中有很多是关于建安茶事的。宋代梅尧臣也写了60多首,他写的《建溪新茗》、《答建州沈屯寄新茶》等。建安斗茶,通过皇帝及文人、士大夫、商人等传播到江浙一带,又通过浙江余杭的径山等寺院传到了日本。从建安传来的斗茶游戏,伴随着皇帝的宣扬,也很快在浙江一带流行开来。

  弘扬了敢于创新、争先的精神

  树立敢于创新、敢于争先的精神,是斗茶的目的。你要想在斗茶中获得好成绩,那么从选择茶种、采摘、制作、包装等一系列过程中,都要严格把关,认真细致、锲而不舍。所以,“斗茶”斗的就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和意志。

  名茶,是茶叶创新的结果。斗茶,斗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技术、一种创新。它斗出了敢于创新、敢于争先的精神。在官府与百姓的共同参与下,斗茶之风在建安县方兴未艾。“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茗战倡导的求胜不输精神,不仅推动了建茶品质的不断提高,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自强不息的建安人。这种首创于北苑民间的评茶活动,之后演变成了建安当地的传统特色文化,并逐渐在全国传播开来。

  斗茶活动的深远影响

  首先,“斗茶”斗出了茶文化的交流。

  宋代,福建建安的斗茶活动兴起后,通过浙江一带间接地传往日本。当时,日本来中国学习和中国赴日本讲经传法的僧侣人数都有增多。他们把中国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带到了日本,同时也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有力传播者。宋代,浙江一带既集中了中日贸易的主要港口,又是禅宗、名刹、名僧荟萃之地,日本名僧,如荣西、南浦绍明、道元、清拙正澄等,都曾前往江浙学习过;宋僧也从江浙港口东渡日本。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日本茶道都同中国的斗茶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早在唐代,我县鸠坑茶就成了贡品。

  其次,“斗茶”斗出茶文化的传播。

  北宋末年的徽宗皇帝,虽治国无方,但却精通百艺。他潜心钻研茶学,以建安县的北苑为研究对象,写出了茶学名著《大观茶论》。该书对北苑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尤其“点茶”部分是精华所在。宋徽宗把整个饮茶的过程写得生活化和情趣化,让人们读后俱有跃跃欲试之感。

  茶文化的精髓是茶道。中国早在唐朝就有茶道出现,只是当时中国不叫茶道而称茶艺罢了。唐末品茶名士刘贞亮在他的《饮茶十德》中就有“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的说法。当代茶界泰斗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一书中给茶道定义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可以说,茶道是一种文化艺术。如今,陶冶性情的茶道,正渐渐地融入现代都市人的休闲生活中,各种茶艺也渐渐为人们所了解、采用。

  宋代的斗茶活动,留下了丰富的茶文化,为我们研究茶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乡新闻
   第03版:民生百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青溪文化
   第06版:两会特刊
   第07版:两会特刊
   第08版:广告
“斗茶”的起源及文化的思考
余家故事(二)
谱牒文化与文化礼堂
悠悠汾口 英才辈出(四)
绵延
今日千岛湖青溪文化05“斗茶”的起源及文化的思考 2017-03-07 2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