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青溪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26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板屋
  叶德喜/文 秋叶/摄 

  坐落在淳安县王阜乡高海拔山区的板桥、老山村的石板屋朴实无华,其貌不扬,无需乔装打扮,也不是什么文物,但它对现代都市人来说,却是难得一见,实为山中之一奇一景。 

  从千岛湖镇走宋王公路到王阜,再沿郑荷线,登上老山,爬上板桥,路沿上下,远近坡坪湾垅,跃入眼帘的便有幢幢朴实无华、灰头土脸的石板屋。要打听石板屋的来历,村里操一口徽州方言的老人便会告诉你,他们的祖先大多是从安徽迁来,为了生存,开始只会搭茅草棚。山里人靠山吃山,有什么用什么,特别是生活在高山上的人们,交通不便,运输困难,过去造房子根本谈不上钢筋、水泥,瓦片也没有,只能就地取材,一般都是块石垫基,泥巴打墙,木头梁柱,箬叶芒杆盖顶,搭茅草棚住。但山里风大雨急,时有冰雹,茅草屋顶易被大风刮落掀翻,又经不起霉烂,三年五载就要重新翻盖,修补更换,麻烦又费事。后来,聪明的先人找到可对凿剖开的页片岩石,就开采凿出大小、形状不一,但都是薄薄的青色或黑色的石板,用来当瓦片,作屋盖,虽然石板房顶沉重,但由于墙体厚实,梁架稳固,这样的石板房舒适安全,冬暖夏凉,又无虞风雹,因此今天仍能看到这种泥坯夯墙、木头梁柱、石板当盖的近百年的石板屋。 

  石板屋主要分布在郑荷线老山到板桥沿线一带,集中在塘里、上源、上油坪、板桥自然村,因山就势,探头露脸,尚存约百十间。这里的石板房,有单层单间,也有对层三开间、五开间的,内部结构跟一般泥瓦木房无异,白底粉墙,双披水,区别在于房顶,所用的石板厚薄、大小、形状不一,一幢石板屋顶就是由无数块各种形状的石板组成的双面方正拼图,给人一种杂乱无序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一种原始朴素的美。 

  石板房是当地百姓生活的一个现实空间,当地百姓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栖,在此吃喝拉撒,拆旧建新,从这个意义上说,石板房会越来越少,因此现存的石板房在村落中就是一道不可再生的风景。为此,建议相关部门从整合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角度出发,予以保护开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乡新闻
   第03版:青溪文化
   第04版:部门聚焦
石板屋
“去思碑记”的由来
明·点珐琅彩银簪
威坪七都拾遗(五)
广发银行杭州淳安支行招聘启事
房屋所有权证遗失公告
遗失声明
量能大幅萎缩 沪指尾盘拉升涨0.62%
遗失公告
今日千岛湖青溪文化03石板屋 2016-03-26 2 2016年03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