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华神龙能够飞天入海,降灾除妖。龙,在我们心目中,在我们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传说中的龙,像兽像鱼又像蛇。蛇,还称为小龙。有些形似的东西,取名也含龙字,比如以前的水车就称龙骨水车。有些活动,称为接龙,那些成语接龙也是一节一节相连的,一环一环相扣的,都与龙相连,如人流物流称车水马龙。如书画创作称龙飞凤舞。这几年,淳安板龙、凳龙、灯龙、草龙也在民间飞舞起来了。
关于沙龙,就像人名、地名一样,我从来就没考究过,到底与龙有什么关系。读大学时,学生会组织一些活动,常常称为沙龙。有些就是讲座,有些则是文艺活动,大家可以提问、交流。这多少有点像接龙游戏。臆想这大概也与龙有关,只是像沙一样,不是那么紧密严格罢了。虽然没什么社会经验,我也不那么心中害怕。想听就听,想玩就玩。熟不熟,都敢说上几句,对不对,也会反驳一下。沙龙嘛,就是一次聚会,交流才会愉悦,沟通才能成龙。但是,也不能太严肃,太拘泥,否则就失去了沙的本性,失去了自由个性,像干打垒,岂不死龙一条,哪来生龙活虎气象。
我爱沙龙,是因为爱它这样一种形式、这样一种氛围。工作以后,活动就是活动,会议就是会议,从组织到程序,从通知到纪律,挺简单的事情,搞得有些复杂,挺轻松的事情,搞得有些严肃。快乐缺失了,效率不见了,一切交给了身外的规章制度,一切交给了所谓的权威。
沙龙离我远去,变得有些陌生。冷不防,县作协朋友告诉我,他们将举行一次文学沙龙,让我给讲一次淳安历史文化讲座。对于讲座,我心生恐惧。因为,长期以来,所谓讲座,已然成为专家的专利。他讲他的,我听我的,没有互动,更不可挑战。我很乐意与淳安的乡土作家们交往交流,但断然不敢把自己放在专家的位置。自己对淳安历史文化毕竟接触不久,了解不深,研究不透,仅仅涉及表面之皮毛而已。所以,就从自己对沙龙的理解上讨价还价。既然是沙龙,就不用怎么正儿八经了吧,宽泛谈谈就行了。抛砖引玉。他们说可以,所以我就在沙龙上胡扯了一番。
沙龙过了,收获了思想,加深了友谊。对沙龙有点挥之不去。回来后,特意上网查查什么叫沙龙,为什么叫沙龙。哇!自己的想象、理解虽然搭上界,搭了边,却也相差很远。沙龙,其实是意大利语的音译,原意是大客厅,是画廊,是陈列艺术品房间。后来进入法国,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是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场合。沙龙,原来与文化艺术有关,很高雅。但沙龙真的不死板,以自由谈论为主,以交流交际为主,以志同道合为主。沙龙两字,以沙的自由,龙的关联,来表现这样的聚会和交流,倒也形象。难怪我的臆想八九不离十。我爱沙龙,更爱译者,虽然不知道这位聪明的译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