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通讯员综合报道
“呱呱呱——”秋日的浪川乡稻田里,蛙鸣比往年热闹好几倍!别以为这只是寻常田园声响,这群淳安黑斑蛙早已不是普通“田埂住户”,而是带着村民“搞钱”的“狠角色”:村集体经济翻番、农户在家门口增收,连杭州米其林餐厅都抢着下单!那么,这只“共富蛙”到底凭啥这么牛呢?
故事的起点,是3年前桃源村的一次“敢闯敢试”。“刚开始要把桑园改造成稻田养蛙,我们心里都打鼓:这能成?”桃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至今记得试点时的忐忑。当时国家正号召“稳粮增收”,村里下了决心——一口气整治200多亩抛荒地、非粮化地块,还专门划出35.5亩地搞稻蛙共生试验。没想到当年就爆惊喜:黑斑蛙卖了近1.5万斤,产值20万元!15户农户跟着务工,户均多赚6000块,相当于多了笔“年终奖”。村民们乐坏了,而试点的成功,也给周边村庄指了条明路。
看到桃源村“吃红利”,鲍家村立马“抄作业”,村民老李的日子率先迎来改变。“以前单种稻子,化肥、农药一样都不能少,辛苦一年也攒不下几个钱。”如今站在自家稻蛙田边,老李笑得满脸褶子,“现在有了这蛙,它自己吃虫能省农药钱,蛙粪当肥料又省化肥钱,算下来每亩收益比单种稻子强好几倍哩!”
然而,这只“淳安蛙”的野心,可不止在村里“小打小闹”。去年8月,一场签约仪式让它直接“跳”进了杭州米其林必比登推介餐厅。
“我是千岛湖人,店里一直主打家乡味,这次试卖稻田蛙,没想到市场反馈特别好!”千屿千味餐厅负责人邵先生说起合作签约就格外激动,“那段时间食客天天问‘蛙菜啥时候有’,这下终于能稳定供货,再也不怕让客人等了!”当天,金仲帮、福缘居等多家米其林餐厅也抢着签单,“淳安蛙”彻底打响了“致富牌”。
“淳安蛙”成功跃入高端市场的背后,离不开杭州千岛湖稻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推动。公司董事长王建林是一名退伍军人。“我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十分赞同,人可以穷,但不能饿肚子。”王建林回忆起小时候家家户户屯粮、粮仓里满是稻谷的安全感,“我们要种粮,把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面。”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王建林带领公司积极探索稻蛙综合种养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还通过生态养殖蛙类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强化了粮食安全生产能力。
同时,公司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机制:不仅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还以保底价格回购成蛙。这种从生产技术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保障,既稳定了养殖户收益,也进一步调动了他们参与粮食安全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而依托这一模式,浪川乡稻蛙生态公园的“钓蛙”项目也顺势火了起来。王建林还笑着分享了个趣事:“节假日来基地的游客日均上千人,本来是家长带孩子玩‘钓蛙’,结果大人比孩子玩得还嗨,大家都在这儿回忆小时候的生活场景,比孩子还觉得幸福!”如今公司一天最高能卖出10000斤蛙,日营业额十几万元,“既响应国家号召守好了粮袋子,又帮村集体和农户提高了收入,真正一举两得!”
眼下,浪川乡已建成15处稻蛙基地,年产量达72万斤,累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500余万元,农户增收超300万元。浪川乡副乡长王桂冠望着眼前翻涌的稻浪,语气格外坚定:“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稻蛙产业打造成新的亿元产业,让它成为淳安乃至杭州的又一张金名片!”
稻浪滚滚,蛙鸣阵阵。这只从田埂跳到餐桌的“共富显眼包”,不仅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更写出了乡村振兴“生态+经济”的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