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禅福
去年年底,浙江财经大学教授黄学规给我寄来了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雨燕斋吟稿》上下两部诗词集,花了几天时间读了,对许多诗词作了读书笔记,黄学规教授的这两部诗词集中的491首诗词涉及方方面面,山山水水,天涯海角,五湖四海,历史跨度五千年,不论写人与事,天与地,花与草,土与石,树与木,水与火,首首、句句、字字都体现着一种精神,给人一股向上的正能量。读后想写个书评或读后感,翻到诗词前面的大家和学者们写的书评和信,认真读了,他们的书评篇篇评到位,读后感也篇篇写得有深度。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燕杰在评论中写道:
学规先生的诗歌继承了先人的艺术,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还体现了刚柔并济的大爱与大美,体现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学规先生的诗词是当代中国诗词发展的一座丰碑。
2018年,85岁的中国新闻和文化艺术名家邵华泽读了黄学规教授的诗词集后,题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诗作务求精,难能立意新。凛然松柏气,更兼水云襟。”邵老的点赞诗是何等丰富而深邃,对黄学规诗词评价又是何等精准而到位。
浙江大学著名艺术评论家胡华丁教授在《学者型诗人黄学规印象》一文中讲了黄学规诗词的三大特点:一是心怀大爱,志接云天。二是语言质朴,明快晓畅。三是想象奇崛,神韵盎然。胡教授对黄学规的诗词从思想上、艺术上、文学上都作了精辟的点评,特别是在黄学规诗词的精神境界上,他写道:
学规先生的诗词,是爱自然的诗词。他以自己的诗词拥抱自然,装点山河。
学规先生的诗词,是爱人民的诗词。他爱人间的亲情、纯真和正气,爱人间的一切正能量。爱先祖、先烈、先贤。先贤,是我们广义的亲人。他们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学规先生的诗词,写了《岳飞》《于谦》《郑成功》《葛云飞》《杨靖宇》《冼星海》等,写了《郑和下西洋》,写了《孙中山观潮》。孙中山于1916年9月15日(阴历八月十八日)到浙江海宁观潮之后,曾应邀写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题词。学规先生观潮忆圣,吟唱道:“万马奔腾惊大地,狂涛猛进上云霄。吞天沃日何能挡?澎湃心潮比浪高。”
真爱永恒。诗人黄学规启示我们:爱使生命澎湃。爱与岁月同在。爱是生产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当我们注入了一股爱的暖流,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了强大的道德力量。能否让自己活得快乐,要从学会爱开始。生活因真爱而精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专家张文木教授对黄学规诗词也作题为“画以流情,诗以言志”点赞,他说:“我今学而时习学规先生的诗词,从中体悟先生的人生高境,不亦乐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原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周舸岷在书评中最后写道:最让我会心的莫过于他的《知足》一诗,“知足常乐少烦恼,心到无求气自平。世事纷纭难美满,浮沉进退皆人生。”这对忙碌一生、白首夕阳的我来说无疑是一股清凉剂。
原杭州大学校长、省政协第六届政协副主席薛艳庄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曾获国际格林文学奖的蒋风教授收到《雨燕斋吟稿》后,都分别给黄学规写来了信,蒋风教授信中说:“你运用诗歌独特的艺术形式,唱出了一首时代赞歌,引领时代潮流,而且一直坚持用于诗教,很值得点赞。”
十分崇尚黄学规大学学业的老同学许汉云读了《雨燕斋吟稿》上下集,他以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的极高欣赏阅读力,在一文中概括写道:
将两卷近500首诗词汇聚在一起宛如一座堆积起来的小诗山。当你涉足到这座诗词之山时,必然感悟到:这座诗词之山充满着中华民族情、爱国爱民情、家国乡土情、山河草木情、培人铸魂情,诗词之山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人间真情。诗人运用诗化的语言教人立志求学、立德树人、聚才为国、积善修行,教人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为社会弘正气、扬浩气、增添正能量。黄学规先生的诗词具有深厚的历史情、国际性、时代性、地方性、人民性和文学典型性,具有浓厚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教育意义;黄学规的诗是爱祖国的诗、爱人民的诗、爱真理的诗、爱大自然的诗。诗人黄学规竭尽几十年的心血筑起的这座诗词之山,无论从他创作中的诗品、诗魂、诗风,还是从写作中确立的意境、思路、灵感以及遣词造句、驾驭语言的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与造诣,自然是当今爱好诗词写作者的范例。
十分仰慕黄学规先生的胡华丁教授在《雨燕斋吟稿》下集中又写了《恢宏的历史画卷:浓烈的家国情怀——读黄学规先生〈雨燕斋吟稿〉》和《抗疫鏖战的艺术写照——黄学规“抗疫诗歌作品展”读后》两篇长文,在上篇文章胡华丁教授概括写道,学规先生的诗词从视野开阔、万籁生辉;家国情怀,人间大爱;想象奇崛,意境深沉;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四个方面构建了精彩的世界。胡华丁教授在文中写道:
诗人把先祖、先烈、先贤看作我们广义的亲人,仰慕之,学习继承发扬之,以浓重的笔墨歌颂之。在《雨燕斋吟稿》里,这方面的诗词占了很大比重。诸如《大禹》《孟子观海》《范蠡》《端午忆屈原》《王羲之》《王安石治鄞》《济颠》《望海潮·郑和下西洋》《岳飞》《于谦》《左公柳》《葛云飞》《孙中山观潮》《陈望道取火》《抗战英烈杨靖宇》《抗战英烈左权》《抗战英烈赵尚志》《抗战英烈佟麟阁》《抗战英烈张自忠》《八百壮士》《雪窦山张学良幽禁地》等,如此众多的诗词展现了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
历史,是永恒的教科书。诗人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深沉的历史反思,用诗词再现了许多历史事件。这里有《刘公岛》《甲午殇思》《吊定远舰》《马关春帆楼》,这是对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申奥成功》《圣火上珠峰》《贺北京奥运会》等,又是对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新中国的欢呼雀跃。
全国还有不少知名的学者、教授、专家对《雨燕斋吟稿》诗词上下集进行了评介、点赞,他们说得比我专业,比我深刻,而且有高度,我一位文学外行,不敢来写学规老师诗词的书评和点赞,但我细读了《雨燕斋吟稿》诗词上下集,有一种特殊的新鲜感,但又有一种回归感,这好似我六十年前的中学时代读语文课本中古现代诗词中的注释和老师的解读。一般的诗词集和教课书只有注释,没有解读,而《雨燕斋吟稿》诗词集把注释融入解读中,用了详细的解读,这是作者黄学规的一大创举,可谓这两部诗词集是两本厚重诗词教课书。读者把诗词和解读连在一起读,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读懂,这真叫“雅俗共享”,能够帮助领会到诗词的内涵。《雨燕斋吟稿》中的491篇诗词的解读有它的独特价值,这就是解读在《雨燕斋吟稿》诗词上下集中的特殊的意义所在。
黄学规老师在编写《雨燕斋吟稿》是用心良苦,下了大功夫的。据我初步统计了一下,除学规老师自己写的229首诗词的解读外,还有262首诗词的解读是一批学者、教授撰写的文章,这是一个很大的文学团队,个人文集,特别是诗词集的书,不是领袖、不是伟人、不是历史名人,要组成这么一个大的文学评论团队,不计报酬,不计功利,完全出于自觉地去创作、去解读,在当今社会我估计是前无此例,也很难有后来者。这也是黄学规教授包容性极强的高尚人品所在,只有“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这一点黄学规做到了。这个团队的12人,其中写过10篇以上解读文章的学者、教授就有邵介安、李晓娟、许汉云、叶城均、史吉宝、陈小芬、王煜烽、华贵星等8人,还有陈红霞、陈小芳等二位老师合写的。邵介安、许汉云不仅为《雨燕斋吟稿》写了评介和读后感,邵介安一人还独写了86篇解读,许汉云也写了16篇,而且二人还另外合作写了18篇解读。他们这200多篇解读文章写得都很认真,短者画龙点睛,精炼解读也有二三百字,长者近二千字。读了诗词再读解读,一定让你长了知识,开了眼界。
邵介安用了近1900字写了28个字《沙漠天路》诗词的解读。解读中写道:
诗人黄学规作于2017年8月24日的《沙漠天路》上二句。“沙海溟濛鸟徘徊,茫茫戈壁罩尘埃。”溟濛:míngméng,形容烟雾弥漫,此处特指为沙尘暴肆虐。徘徊:páihuái,比喻犹豫不决,飞行困难。罩:zhào,遮盖,充塞。这两句诗意是说,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到处是一片沙海,茫茫无边,沙尘暴肆虐,遮天蔽日,环境极端恶劣,不要说人类,就是连鸟儿都难以飞过。诗人落字很深,寓意深远。例如用“海”来比喻,人们知道海是无边际的,一个字就把黄沙之多、之广说得清清楚楚。又如“溟濛”,说明沙漠中昏天黑地,风沙之大、之强,描绘得淋漓尽致,十分具体形象。“徘徊”是指鸟的犹豫不决,生动地说明它在沙漠中飞行的困难,从侧面衬托出沙尘暴的凶残及淫威程度。凡此种种,诗人目的都是用来衬托出中国建设者们在这里建造沙漠高速公路,不怕艰苦,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战天斗地的高贵品质。诗人采取有动有静的写法,生动地运用词语,状出种种艰辛,诗意涵咏,突出主旨。《沙漠天路》诗后二句“同心戮力一千日,大漠蜿蜒天路来。”戮力:戮,lù,合力、并力。蜿蜒:原意是蛇类爬行状,此处比喻建造成大漠漫长的曲曲折折的公路。这两句诗是言,中国建设者们胸怀同一目标,同心合力,团结一致,拼搏实干,克服了建造沙漠高速公路的艰巨性和遇到的种种困难,战斗了一千个日日夜夜,终于在这茫茫大漠中建成了一条世界上最长的沙漠高速公路。“一千日”三字最平常不过了,它们是数量词,却反映了建设者们造路的速度、力量、意志,以及敢打硬仗、速战速决的顽强作风。诗篇字字如珠玑,句句若碧玉。“蜿蜒”是形容词,却有多重含义:一指公路的弯弯曲曲,二指建造大漠公路的艰巨性及复杂性等,真可谓含义无穷。“天路”:比喻为奇迹之路。
这首诗仅用四句话28个字,却成功地刻画中国建设者们集体的英雄形象。《沙漠天路》是一首时代的赞歌,英雄的乐曲,催人奋进的号角!
读了邵介安的解读再去品味《沙漠天路》这首诗,一幅幅中国天路建设工人奋斗图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对诗意的认知就更深刻了。
邵介安对老同学黄学规《雨燕斋吟稿》诗词解读是花了时间,下了功夫的。他还和许汉云老同学一起为《雨燕斋吟稿》增光添彩,这18篇合作解读几乎篇篇都是佳作,这二位当了一辈子的中学老师,时时想到是育人,时时念道的是鼓励青年人去奋斗,他们对黄学规学弟的《渔歌子逆舟》这首词,特别有兴趣,在解读中,邵、许两位反复商议、修改,最后定稿写道:
“风骤云飞遇险滔,山移水转心为锚。”“思已定,志休消,逆舟力上战凶潮。”这首词是诗人黄学规创作的一首咏志词。词句铿锵有力,通俗晓畅,巧妙地借逆水行舟,歌颂人们在事业的进程中,不怕困难,逆势而上,发扬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词作清新自然,意蕴深沉,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好的艺术享受,是黄学规的一篇力作。
“风骤云飞遇险滔,山移水转心为锚。”“风骤云飞”以天气的突变,比喻人在征途中遇到的困难或曲折。“遇险滔”,直接点明了遇到了险恶的环境或意想不到的事情。不要害怕,要沉着应对,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定是能战胜困难的。这两句词意是比喻人生之途中,历来坎坷不平,不会事事顺利,会遇到各种困难,要沉住气,保持定力战胜它。词句中的“骤”“飞”“移”“转”等都是动词,形容水浪之大、之险;“锚”是名词,“铁锚”的意思,这里诗人借用它来说明意志要稳定,不可惊慌失措,要沉着应对,比喻在各种挫折面前要有大无畏的精神。
“思已定,志休消,逆舟力上战凶潮。”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决心已下定,目标已经锁定,实现目标的雄心壮志还藏在心中,一定要逆水行舟,奋力前进,战胜凶恶的狂潮。其实诗人是比喻人生要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目标的重要作用。不要动摇,要战胜困难,不达目的绝不休兵。这几句词,同上句是互为因果关系。因为“心为锚”,所以“思已定”,“志休消”,行舟者会愈来愈坚强,“逆舟力上”,结果一定会战胜“凶潮”,获得人生的成功。
这首词的社会意义是很大的,现实性也很强,对人生来言,一个人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会事事顺利,会遇到“险滔”,这就要沉住气,初心不改,去夺取胜利。对事业来说,当前全民正在建设小康社会,有时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不要惧怕,保持斗志,知难而进,一定会建成美好的社会。词作的主题重大,反映了全民战胜困难的勇气,时代感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词作。
品味这首《渔歌子逆舟》词作及解读之后,觉得这二位老兄弟为了育人,他们是花尽心机的,真正使人鼓起精神。
正如习近平2022年1月30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青年人就是要有这种精神。
黄学规是鹿城人。本在该文中不是主人翁,但黄学规、邵介安、许汉云不仅是同学,黄学规受了邵介安和许汉云两位淳安老同学的影响,对淳安这片热土有着深深的恋情,他还特为淳安写了《诗乡淳安》《淳安风潭洲》《桂岛望月》《淳安千岛湖》和《威坪》等五首诗,许汉云把这五首诗的解读全承担下来了,许汉云这位楹联专家对诗词也有专门研究,对诗词的解读是如数家珍,他对黄学规学弟2021年2月25日祝贺淳安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之日而作的《诗乡淳安》中“谪仙吟啸青溪句,见底清心历代传。秀水泱泱远胜昔,诗乡灵气满山川。”的四句诗情有独钟,他在解读中说:
“谪仙吟啸青溪句,见底清心历代传。”谪仙:指诗人李白,他是盛唐时期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青溪”又称清溪,指淳安县境内的新安江。李白曾写《清溪行》,诗云:“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李白这首诗,历代广泛流传。
许汉云在解读诗的前二句后,他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充满着激情感慨地写下:
“秀水泱泱远胜昔,诗乡灵气满山川。”秀水泱泱:指今日千岛湖。千岛湖比昔日的新安江,水色山貌大胜一筹。李白如果见到今日之千岛湖,不知有怎样的感叹?诗乡淳安之地人杰地灵、山青水绿、风景如画。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李白留下足迹的淳安,如今诗人辈出、诗兴如潮涌。截至目前,淳安诗词协会诗友已达300余人,《千岛湖情韵》诗刊已出版69期,多位诗人出版了个人诗集。充满诗情画意的淳安蒸蒸日上,誉满人间。
最后许汉云在《诗乡淳安》这首诗的解读中对黄学规这首诗发出点赞说:
本诗充分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方向,是对淳安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真实而生动的写照。本诗不仅写出了诗乡淳安“远胜昔”的优美风光,而且着力写出了淳安诗词创作的源远流长,把当今诗乡的形成与“谪仙”李白这位远游子自然地联系、融汇起来,让读者充满遐想,真正领略到“诗乡灵气满山川”的深邃含义,用诗的语言诠释了文艺创作的继承与发展、继往与开来的理念。毫无疑问,这首诗对淳安诗友们的进一步创作是一大鼓舞,对淳安诗词的进一步振兴与繁荣是一大推动。
年过八旬的老人黄学规教授再次发力,给世人献上《雨燕斋吟稿》诗词上下集,这是二部指引人们向上的好教材。我曾拜读过不少黄学规老师的诗词,我对这位教书老人发出敬仰和崇拜,并曾写下“耕耘于教育,创作于诗词,筑梦于人生,享誉于世间”的赞语。黄学规老师的确如此,他196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杭州大学,后来到省级机关工作,浙江财经大学建立,他被调往该校担任纪委书记。他一直从事教育宣传,他曾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在诗词创作上也业绩非凡。他成为了中国诗词学会会员,200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从先秦至当代二千多年来诗坛的精品《中华诗词史鉴》,书中就收录了黄学规诗词30首。他还荣获了“李白杯成就一代大家”“杜甫杯诗圣奖金奖”“中华诗词特殊贡献奖”“爱国杰出诗人”“铸魂金杯奖”等荣誉称号,被诗界誉名为“民族诗人”。
邵介安、许汉云、黄学规这三位浙江师范学院首届中文系的高材生,又是同班三委员,走出大学门六十年了,他们兄弟般地相互关心,业绩卓越,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这是为什么?他们的目标是教书育人、育才,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是整天为“功利”奋斗的那种低级趣味的人。他们的成就感化了我,我也因此写了此文,借家乡《今日千岛湖》歌颂有大学问的这三位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