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蕾
他是一个在环卫岗位上坚守了近三十个春秋的老兵,抡过扫把,搬过垃圾,掏过化粪池,开过清洁车,不但把环卫工作的三十六行干了个遍,而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曾是垃圾清运车队队长的方锦,一直以来都工作在最前线,后成功竞聘县市容环卫保障中心副主任,而今集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多个角色于一身,这个需要亲自“拼刺刀的官”当得既艰辛又从容。清运车队的垃圾清运、所有乡镇的垃圾转运、双柏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管理、城区沿线的湖面保洁,他干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被人们称赞为“环卫线上的老黄牛”。
垃圾清运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清运过程中,稍有差池,便会造成污染。在浪达岭环卫基地,一辆辆环卫作业车有序停放着,每辆清运车驶入基地,便需立马进行清洗工作。清洗过程中,方锦一边检查清运车一边对工人进行指导。
除了清运工作,垃圾分类也是一场“苦役”。作为垃圾分类收运主力军领队之一的他,为此更是磨薄了嘴皮,跑厚了脚皮。城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后,他广泛调研,费尽心力,集思广益,将原130多个小区的1300余处投放点,科学调整为820余处,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收运路线管理建议。针对执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
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收集和集中投放推行后,城区街面营业房首当其冲。面对遍布全城的4000多家店铺,他和“战友们”日复一日,全域反复,准时精分,不留盲区。不到一年时间,在垃圾收集的路途中已行程数万里,等于经历了一次新的长征。
双柏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已运行数十年,虽然经过科学处理,但面对强降雨的长时间侵扰,渗滤液在短时间剧增,隐患若现,险象环生。旁边是碧波万顷的千岛湖,稍有闪失,后果严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方锦在做好防护措施,备妥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盯住现场,昼夜值班,严防死守,风雨无阻。在大雨滂沱时,填埋场渗滤液瞬间超出警戒数值,他火速和同事一起冒雨紧急排险,用满身泥泞、多处伤痕、近乎虚脱的代价,保证了填埋场的平稳。
此外,长达20多公里、宽逾150米的城区湖岸线也是他和同事们的保洁“阵地”。大水过后遭遇的是一场鏖战,他们始终没有让垃圾杂物在“禁区”任性游荡。连续四十天,直到汛情缓解,他才带着疲惫松了一口气。
苦苦的坚守,默默的奉献,为他赢得了一个个亮亮的光环。“‘劳动模范’的荣誉沉甸甸、亮晶晶,应该属于全体环卫人。”方锦表示,“下一步,我们环卫人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给我们城市的靓丽、洁化、序化等方面做出更多贡献,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