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城乡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造桥修路 敬老孝老~~~
造桥修路 敬老孝老~~~
造桥修路 敬老孝老~~~
造桥修路 敬老孝老~~~
造桥修路 敬老孝老~~~
造桥修路 敬老孝老~~~
造桥修路 敬老孝老~~~
造桥修路 敬老孝老~~~
造桥修路 敬老孝老~~~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造桥修路 敬老孝老
这里村民都夸“康盛”好
  记者 叶青

  “康盛确实好,捐钱给我们村里造桥修路。”“每年过年康盛的老总都来一趟,给我们发红包……”11月25日,记者来到左口乡田里村的下碓口自然村,在走访村里的老人时,他们嘴里一直念叨着一个名字——“康盛”。

  原来,十多年前经人牵线搭桥,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汉康与这个偏僻的小村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下碓口村不大,不到三百人口,60岁以上老人却有近60人,农户收入仅靠一点茶叶,常年在家的也大都是老年人。2005年陈汉康第一次到村里走访,在七十多岁的方秋香家里,看到她的老伴和一个儿子都瘫痪在床,当场拿出2000元慰问金交到她手里,老人感激涕零,如今方秋香已经85岁了,对这件事还是念念不忘。第二年,陈汉康为村里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捐钱给村里修建了一座桥;第二件是春节前亲自赴村里,给每个6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一个红包。后来“送红包”不知觉中成为陈汉康与村里老人的“约定”,陈汉康抽不出身,就让副总王贵阳代劳。“钱不在多少,但十来年一直这样做着善事,真不容易呀,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76岁的胡林书提起“红包”的事也是心存感激,“去年除了给我们老年人每人一个红包外,还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个电热煲”,一旁胡林书73岁的老伴从橱里捧出一个厨用小家电,“这个东西太好了,炖菜煮饭都好用,插上电,饭菜一天到晚都是热乎乎的……”

  2006年陈汉康捐款6万元为村里建了座跨溪大桥,那是村民盼了几十年的梦。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的老桥被洪水冲毁后,村民过溪都是走小木桥,有了新桥干农活来去再不用肩挑背扛了,小车、三轮车都能开!村里人都记挂着康盛老总的好,所以桥建好后就直接取名“康盛桥”,并郑重其事地在桥头立了块“记事碑”。

  十几年过去了,下碓口村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一直在快速递增,而陈汉康也一直在坚持为村里老人送爱心送温暖。面对陈汉康的善举,村民们始终心怀感恩,每次康盛领导来,他们都是鞭炮迎送。前两年,村两委给康盛送了面锦旗,上书“造桥修路扶贫济困十年一日,敬老孝老恩泽全村情深义重”,这正是下碓口村老百姓一直想表达的心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乡新闻
   第03版:法治时空
   第04版:部门聚焦
   第05版:睦州视读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部门聚焦
我县历史文化遗产助力康美建设
垃圾分类从小做起
文化走廊精彩亮相千岛湖鱼博馆
北大清华学霸淳中分享经验
车备灭火器不是灰色幽默
老年食堂成“第二个家”
安全教育进校园
创文明交通 治秩序乱象
这里村民都夸“康盛”好
今日千岛湖城乡新闻02这里村民都夸“康盛”好 2017-12-01 2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