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社会各界看千岛湖传媒中心十年发展
2014年11月08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流十年,力铸“全媒”
——社会各界看千岛湖传媒中心十年发展
2012年10月,邀请《今日早报》常务副总编辑冯晔作新闻采访与写作专题讲座。
2009年6月30日,《淳安手机报》开通。
  十年之前,她诞生时的模样就像破开泥土的树苗,充满了生命力。十年之后,她努力向着阳光拓展延伸,已然枝繁叶茂。千岛湖传媒中心,这个由淳安锦绣山水和人文胜境孕育的“新闻骄子”,自诞生后已不知不觉度过了120轮月圆。

  十年光阴里,千岛湖传媒中心肩负新闻宣传重任,在时代凯歌中阔步前行,已从最初的单一报纸媒体,发展成拥有《今日千岛湖》、千岛湖新闻网、《淳安手机报》、千岛湖城市屏媒、《千岛湖微报》和淳安发布、掌上千岛湖等六大平台的崭新全媒体,其闪光足迹和丰硕的宣传成果有目共睹。

  在千岛湖传媒中心迎来十岁“生日”之际,本报记者深入社会各界,采访了一大批关心千岛湖传媒中心事业发展的读者和朋友,为我们检阅十年发展成果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  (记者 方俊勇)

  省报协副秘书长胡振:山高人为峰

  “《今日千岛湖》这张报纸是县级报纸中的佼佼者。”2011年,时任《新闻实践》杂志执行总编、浙江省报协副秘书长的胡振在秀美的千岛湖畔,曾高度肯定千岛湖传媒中心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创新办报理念,拓宽新闻思路,有效提高了党报宣传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和引导力。

  2014年3月,在阵阵油菜花香中,胡振再次受邀来到千岛湖传媒中心,在会议室里为全体采编人员作“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讲座。讲座中,胡振以新闻职业道德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为主题,用典型的实例、浅显易懂的语言,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职业道德示范的主要表现,新闻职业道德面临的挑战,如何加强新媒体建设的应对,以及职业道德建设的从业自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今天,千岛湖传媒中心迎来十岁生日,现任浙江省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级记者胡振作为《今日千岛湖》的忠实读者和老朋友,寄语千岛湖传媒中心“山高人为峰”。

  十个年轮,《今日千岛湖》成长为根深叶茂的大树,而且在健壮的主干上衍生了“千岛湖新闻网”、“淳安手机报”、“千岛湖屏媒”、“千岛湖微报”、“淳安发布”等诸多支杈,形成了活力勃发的壮美树冠,也成为淳安人民的精神必需品,淳安文化的品牌传播者,淳安传媒的主流大平台。

  这十年,《今日千岛湖》与互联网同生共存,在应对网络覆盖和海量传播的挑战中,与时俱进,增强自信,寻求融合发展的“今日”创新之路,倒逼传统媒体潜在的成长性,贯通本土信息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增添与区域社区的服务黏性,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优势和富有后劲的前景。

  千岛之岛,本是重峦叠嶂之上的那一座座峰巅。淹没古宅阡陌的万顷湖水,反衬了千岛之傲然昂首、屹然矗立。“山高人为峰”。无论未来的媒体生态发生怎样的激变,只要《今日千岛湖》一如既往地开拓创新,立足社区,深耕本土,融合发展,就必定会雄踞于千岛之上,亦常青于百姓之间。  (记者 王筱倩)

  新闻评报员:十年磨一剑

  从事新闻工作快20年的余允乾,因为工作关系成为了千岛湖传媒中心的一名评报员,他对《今日千岛湖》报特别关注,每天都会翻看,从不落下。

  他说,刚开始创办《今日千岛湖》的那几年,作为评报员,自己经常会发现“报上常有错字”,不仅如此,标题、导语、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各种差错和知识性方面的差错,也屡见不鲜。报纸上差错的多少,总是个脸面,不过近几年来,这脸面是越来越干净,自己不下大力气,报纸上的毛病还真不好挑,而且挑的也不多,足见采编校审人员对驾驭文字、新闻写作的要求越来越规范,也说明千岛湖传媒中心这支采编队伍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值得肯定。

  余允乾说起一件小事。“去年正月,我在塘边散步时,碰见几个退休老同志在谈论报刊征订的事情,其中一位就询问《今日千岛湖》哪里可以订阅,我很想弄一份,为什么单位里征订的时候不加上这份当地的报纸呢?相对于《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今日千岛湖》报我更喜欢看。”可见,这张报纸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作为评报员,余允乾更爱关注重大主题报道。他说,淳杨线改建工程竣工,这可以说是我县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工程9月底竣工,9月初,传媒中心就召开了会议,部署明确报道方案,随后组织十多名记者现场采访。在竣工前进行连续报道,这就相当于带领读者去实地查看了一番,这些报道接地气,也说明千岛湖传媒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热点、焦点、重点问题展开报道,服务好大局、服务好群众、服务好发展。他希望千岛湖传媒中心发展越来越好,《今日千岛湖》报越来越好看。

  任聘为评报员的余祝华感叹,自己是亲眼目睹千岛湖传媒中心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他说,回想当初因《淳安报》停办而将淳安报社改组成千岛湖传媒中心时,境况是何等的艰难,没想到,传媒人很快就突出重围,并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真可谓是“十年磨一剑”。

  余祝华说,如果让他来概括千岛湖传媒中心现如今的大好形势,“壮、多、广、好、响”五个字可以概括。“壮”即“队伍壮大”。据了解,十年来,千岛湖传媒中心从县内外、省内外共招进新人30余名,总人数由原来的2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50多人。在这支队伍中,党员占了一半以上,本科以上学历占了四分之三。

  正是这样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几年来把一张单一的县报发展成纸媒与网媒互补,手机报与大屏媒共进,论坛与微报齐驱的生动局面,这便造就了“多”——“平台多”,平台多的直接效果便是带来了“广”,即“受众广”,在这样一个网民与手机用户高度普及的年代,千岛湖传媒中心的受众与当初单一的报纸读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比如漫步街头,徜徉广场的市民都能在户外电子屏前浏览新闻,从而成为千岛湖传媒中心的受众。十余年兢兢业业地奋斗,带来了一个“好”字,不仅是广告业绩大幅度上去了,有了经济效益,更可贵的还是社会效益也明显地提升,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

  作为一名评报员,余祝华在为千岛湖传媒中心“壮、多、广、好”而欣喜的同时,更让他感动的还是第五个字“响”。这个“响”就是“品牌响”,无论是纸媒、网媒、手机报,还是户外屏媒、论坛、微报等都办得有声有色,社会影响与日俱增,余祝华觉得,千岛湖传媒中心的品牌的确是打响了。在此,他要由衷地给千岛湖传媒中心点个赞,并期待千岛湖传媒中心在下一个十年创造出新的更大的辉煌!

  (记者 邵建来)

  《今日千岛湖》报读者:十年芳香伴成长

  报纸是新闻的最传统媒介,每一张报纸的油墨芳香,都能让读者心醉。

  洪洋洲是浪川乡狮古山村的村民,他对《今日千岛湖》的感情很深。“从《淳安日报》到《今日千岛湖》,千岛湖传媒中心的报纸一脉相承,土色土香。我们村子比较偏远,村里百姓大多数也不懂上网,《今日千岛湖》是村民了解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洪洋洲告诉记者,由于狮古山村附近曾留下红军的足迹,报纸上不时有当地的一些活动新闻,这让许多村民觉得特别新鲜、亲切。有时村里还没收到报纸,镇上就打来电话了:“你们村又上报纸了!”

  王卫华是《今日千岛湖》报的忠实读者,也是一名通讯员。他表示,自己已陆续在报纸上刊发了300多篇消息、散文、言论稿,《今日千岛湖》早已成为他工作宣传、抒发情怀的首选园地。“这份报纸从诞生到现在,恰好是我25岁到35岁的年龄阶段。当一个人的人生与一份报纸的成长发展相交集,她赋予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估量。”王卫华说,多年来,他通过这份报纸获取资讯、探讨现象,积累对事物的认识与看法,逐步形成较为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他觉得个人成长离不开《今日千岛湖》的鼓励与帮助。

  “我除了在《今日千岛湖》浏览新闻动态,最喜欢的是《副刊》和《青溪文化》。”读者余利归告诉记者,因为从事文史工作,涉及文化文学,所以特别关注《今日千岛湖》的这方面报道。他说:“千岛湖青山绿水,举世瞩目,深厚的青溪文化是流淌其中的华彩乐章,相互辉映。地以人传,人以文名,历史文化是青山绿水的深刻内涵,使空灵的山水充满了人文气息。地灵人杰,人杰地灵,千岛湖是宜居之地,不仅以地灵显示自然魅力,更以人杰积淀了人文魅力。《副刊》、《青溪文化》两个专版从历史的源流,从文化的视野,展示了秀美千岛湖的人文色彩、内涵和魅力,增强了地方特色,提升了可读性、趣味性和亲民性。期待越办越好,让读者在享受秀水之美的同时,享受亲切的青溪文化大餐。”

  吴敏也是伴随着《今日千岛湖》成长的一位读者,她至今始终记得《今日千岛湖》报刚诞生时的情景。“在《今日千岛湖》报10年的成长史上,我与她风雨相携。翻开第1期的《今日千岛湖》,略微泛黄的纸张印证了白驹过隙的岁月,也见证了我曾经努力过的青春。”她认为,十年时间不短,足以成长一代人、成就一段史、成全一个梦。她说:“十年来,面对形势发展和市场的风云变幻,《今日千岛湖》——一张地方报纸,始终坚强稳健地前行,变化版式、增减栏目、调整风格……她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愿这年轻的生命,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中,肩负责任,展翅高飞,一路陪伴!”  (记者 方俊勇)

  网友、微友:新闻网和论坛带我畅游互联网

  游向互联网、拥抱地球村,这是国内县级媒体近十年来在宣传发展上的一个重要变化。近年来,千岛湖新闻网、《千岛湖微报》和淳安发布、千岛湖论坛,已经成为淳安网友、微友获取新闻资讯和网上交流的好平台。

  许东林是千岛湖新闻网的读者,也是千岛湖论坛“游山玩水”版块的版主。他说:“2008年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常需要关注全县的一些信息,当时就发现千岛湖新闻网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并茂。前几年央视直播千岛湖水下古城期间,新闻网天天有新闻报道,给我的印象很深。在论坛上,我认识了许多朋友,大家常常一起出去游山玩水。由于我从事旅游工作,又知道千岛湖的一些资源,很快就当上了游山玩水版块的版主。”

  钱立金是一名教师,网名叫“秀水心语”。他说:“我对家乡的教育一直非常投入与关注,从《淳安日报》到《今日千岛湖》,见证了她的诞生与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形势变化日新月异,我在2009年正式‘触网’, 接触千岛湖新闻网和千岛湖论坛,改变了我对纸质媒体情有独钟的看法。”

  钱立金表示,现在他一天不上网去看“她”,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因为‘她’很接地气,让大家有一个方便表达自己观点的‘自家’平台,同时及时地全方位地向外界宣传千岛湖、推介千岛湖,应该说对淳安及千岛湖的形象展示和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天涯游子”不论在千岛湖论坛还是在微博上都是“名人”,他现实身份是卫生工作者汪建林。“我曾多年被千岛湖传媒中心评为优秀通讯员,对报纸的感情很深。进入新世纪以来,更多关注千岛湖传媒中心的新媒体。我比较喜欢摄影和户外活动,周末和休息天常外出。后来,有人和我说,你拍了这么多照片为什么不发在千岛湖论坛?于是,我进了论坛,把自己拍摄的图片和大家分享。分享是快乐的,我现在是‘行行摄摄’版块的版主,这真是一个好平台。”汪建林说,除了玩论坛,他还玩微博。有时候在腾讯微博上发一条,会随手@给千岛湖微报、淳安发布,一些内容还会被这两个号转发,感觉特别好。

  李明是一名退休职工,也是千岛湖论坛最早一批会员。在论坛上,许多网友都亲切称呼她为“李子老师”。“真正走进千岛湖论坛,是在2008年的岁首,那个日子至今还记忆犹新:1月20日注册。一个多月后,我又升格成论坛‘原创地带’的版主。从此,千岛湖论坛,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当我卸下一身的疲惫,坐在电脑前进入论坛的时候,静静地品读着每一篇文章,感觉到的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朋友,或许在街头我们会擦肩而过,却无法拒绝在这里彼此点击心灵的瞬间所激发的热情。更为欣慰的是,从原创栏目里,走出了一大批作家协会会员,在《今日千岛湖》的副刊上,也不时地可以读到来自论坛网友的佳作。”

  李明告诉记者,除了文学之外,论坛的网络舆论作用也让她感到欣慰。“曾几何时,我在论坛上反映过的新塘公园垃圾问题、候车亭凳子问题、草坪绿地被毁问题等等,都迅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反馈,进行了有力地整改。”李明表示,已过花甲之年的她,幸运地赶上了互联网的时代。网络走进了她的天地,使她的晚年生活更精彩。    (记者 方俊勇)

  通讯员:这是一片新闻宣传的沃土

  一家新闻媒体的发展和成长,不仅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新闻采编队伍,也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通讯员队伍支撑。千岛湖传媒中心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和全县通讯员建立了深厚友谊。

  作为铁杆通讯员,胡双英说,不知道从哪年开始做了千岛湖传媒中心的一名通讯员,而且时日不短,所以自己平时常常会翻阅这张报纸,某篇文章写得好刊发了,会情不自禁地欣喜,进而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如遇编辑指出错字病句或一些知识性错误,也会加以辨析改错。从最开始的《淳安日报》到今天的“全媒体”,一次次大型的改版与定位调整,千岛湖传媒中心的宣传更趋成熟。

  胡双英觉得,作为党报,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千岛湖传媒中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体现了政治家办报的新闻理念,懂政治、讲政治、胸怀大局,也掌握了报纸的人文情怀,体现了人文关怀、本土韵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千岛湖传媒中心充分利用现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媒体转型,通过整合创新,借助网络、手机、屏媒等新传播媒介放大了自己的声音,在舆论阵地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我发现当下千岛湖传媒中心越来越重视新闻策划,这样不仅可以催生出高质量的稿件、吸引受众,而且能够发挥新闻单位的社会功能,提高知名度,通过接触,自己这方面更需要努力。” 南山学校的王丰老师说,千岛湖传媒中心所属各媒体,在10年的新闻报道工作中,起到了一个“底层传媒”接地气的作用,这里的“底层传媒”不是贬而是褒,所谓“底层”,指的是千岛湖传媒中心立足于本土,立足于全县,弘扬了“正能量”,引导和振奋了全县各阶层干部和群众的精神。

  让王丰老师印象深刻的是,千岛湖传媒中心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新闻报道者和文学爱好者,作为副刊的一位通讯员,王丰老师感叹,这其中也有幸结识了一些。通过交流与学习,对于自己的理论、文学鉴赏水平,尤其在写作方面都有所帮助。正是通过这个平台,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兴趣,也让自己敢于把一些作品送到市报,省报,并刊登了出来。

  王丰认为,作为一个县级“传媒”,千岛湖传媒中心能够掌握报纸、网络、屏媒、微报、手机报等等,而平时浏览其他一些县市(县级市)的传媒,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我县传媒这么繁荣和丰富,真不容易,让人不得不对千岛湖传媒中心的领导班子、员工队伍的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的那股劲由衷地称赞。    (记者 邵建来)

  新媒体读者:新平台带来新机遇

  走过崎岖,走过坎坷,千岛湖传媒中心新媒体经过十年的酝酿、发芽、壮大,一步步走向成熟。千岛湖城市屏媒、《淳安手机报》、掌上千岛湖……作为千岛湖传媒中心的最忠实读者,他们提起新媒体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饱含激情,各抒己见,殷切希望更加羽翼丰满,振翅高飞。

  “我个人感觉,在县域内,像千岛湖传媒中心这样迈着有节奏的步伐前进的还是很少的,作为我们经营领域的,更加需要学习。”来自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的张文富说:“从纸质媒体到网络、屏媒、手机报、手机APP,千岛湖传媒中心始终站在探索的最前沿,迈着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非常有活力,有朝气。而且从单纯的纸质媒体,发展到屏媒、手机,突破了传统纸质媒体的局限,可以说是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升级,和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贴近了,覆盖面更广了,实现了空间上的突破。目前,千岛湖传媒中心正在试运行的‘掌上千岛湖’,涵盖新闻、旅游、购物、美食等内容,我们作为合作单位感觉这个平台建设非常及时。我们也会把最好的产品放到这个平台,希望能够吸引顾客,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合作共赢。”

  县中医院余国珠说:“《淳安手机报》我订了好几年了,我很喜欢看的。因为上班时,忙来忙去,也没有时间看电视新闻或报纸新闻,有了《淳安手机报》,就可以随时了解身边发生的新闻了。特别是其中的资讯栏目,还很实用,我们一些医讯,也常常借助他们的平台发布,给病人提供了方便。希望《淳安手机报》越办越好。”

  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郑名传说:“因为经常写写东西的缘故,我可以说是千岛湖传媒中心的老朋友了,从《今日千岛湖》报纸,到千岛湖城市屏媒、《淳安手机报》,我基本上是有时间就看,期期不落。我认为千岛湖传媒中心紧跟时代步伐,非常具有超前意识,特别是新媒体的推广,让我们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更便捷,更好地实现政府与老百姓的互动,有利于工作推广。”

  县党代表江跃棠说:“千岛湖传媒中心不仅传递最新新闻资讯,它的众多媒体也为展示企业形象提供机会和平台,为千岛湖经济发展推波助澜,衷心祝愿千岛湖传媒中心新闻之路越走越好。” 

  (记者 王筱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乡新闻
   第03版:青溪文化
   第04版:特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法治时空
   第07版:副刊
   第08版:睦州视读
激流十年,力铸“全媒”
今日千岛湖特刊04激流十年,力铸“全媒” 2014-11-08 2 2014年11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