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竹篾匠喜遇老朋友
  记者  刘波

  大墅多山,山上多竹。10月27日一早,凤山村老篾匠余允省像往常一样,背着工具,来到桃源凌家竹匠工作室。刚坐下,就进来一位干部模样的人,几句寒暄后,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来人想请篾匠做一张竹席,问过价后,沉吟了一下,说:“贵是贵点,值了,老家编的竹席就是凉快。”

  老余忙问:“你老家是……”两人的对话旋即变成热络的家乡方言。

  几句家乡话,勾起昔日情。原来,来人叫陈华春,是杭州人事局的干部,两人的父亲一起参军,一起退伍。余家田多,70年代,余家经常借粮食给陈家,帮一家老小度过难关。

  陈华春哽咽着说:“当年你家帮了我们家大忙哦……”老篾匠的眼泪滴落下来:“现在日子好了,咱不提从前了……”

  虽然老篾匠家的田多,但家有六个兄弟姐妹,日子也很艰难。老余没读过书,15岁就开始学竹匠,三年学徒、三年小工,六年后讨上老婆,凭着好手艺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时代的列车飞速向前,好像眨眼间,塑料制品就开始流行起来,请老余做竹物件的乡亲越来越少。不得已,老余做起了泥瓦工,背井离乡到工地上打零工。但不管生活如何艰辛,每天晚饭后,他都要拿起竹条,编上个把小时,心里才舒坦。

  谁也没想到,二十年后,老篾匠的春天又来了。2015年,随着淳杨线的开通,地处深山的大墅镇突然热闹起来,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看见老篾匠屋里的竹篓、竹篮、竹吊床,爱不释手,不管多钱都要买走。

  老篾匠的竹制品名声大噪,供不应求,自家一亩多的竹林根本不够用,邻居家的竹子都被他用个精光。得知这个情况,镇里特意在桃园凌家驿站给他建起工作室,配专人为他网上销售,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生意越来越红火。

  老篾匠的眼里盛满了笑,他对陈华春说:“别看我一个大字不识,但也是乡里的人才哩,每个星期都要给镇上的小学生上两节竹编课,城里的大学生定期来工作室学竹编技艺……”

  听说老蔑匠过段时间要到滨江国际学校给学生上课,参加浙江省森博会,还要牵头成立大墅镇竹制品协会,陈华春高兴地说:“到时候我一定回来给你的协会剪彩,咱老哥俩再好好喝两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乡新闻
   第03版:特刊
   第04版:部门聚焦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专版
   第08版:部门聚焦
“妙手”让庭院“生花” 孙家畈“美丽庭院”亮点纷呈
“点亮”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
“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老篾匠端上了“铁饭碗”
石头缝里“涌”出的山泉水征服上海
一“管”到底 污水一滴也“跑不了”
大墅村老年食堂暖胃又暖心
村民巧手扮出美丽庭院
彩色稻田迎来丰收季
大墅镇乡土人才带动创业致富
孙家畈“美丽庭院”扮靓乡村
留住记忆 “荒芜村”变身“文创村”
大墅镇创新设立运维工作日
孙家畈村民宿演绎诗和远方
竹篾匠喜遇老朋友
今日千岛湖专版06竹篾匠喜遇老朋友 2018-12-06 2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